消斑散

XIAO BAN SAN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23

寒性指數

14

熱/寒比例

偏熱 (1.64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25%
肺經 18%
胃經 18%
脾經 11%
大腸經 7%
腎經 7%
心經 3%
心包經 3%
膀胱經 3%
肝經
肺經
胃經
脾經
大腸經
腎經
心經
心包經
膀胱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消斑散方劑中包含白附子,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祛風除濕,消腫止痛:白附子性溫,入肝經,能祛除體內風寒濕邪,並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,有助於消散色素沉著,達到淡斑的效果。
  2. 解毒散結,活血化瘀:白附子還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,能有效清除體內毒素,改善皮膚代謝,促進色素分解,從而達到淡斑的效果。

總而言之,白附子在消斑散方劑中起著祛風除濕、解毒散結、活血化瘀的作用,能有效改善色素沉著,達到淡斑的效果。

消斑散方劑中加入花蕊石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清熱解毒,消散斑點: 花蕊石性寒,味甘,入心、肝經。其清熱解毒之功,可有效抑制因內熱外邪引起的皮膚色素沉着,例如雀斑、黃褐斑等。
  2. 活血化瘀,促進代謝: 花蕊石亦具活血化瘀之效,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促進皮膚代謝,加速斑點淡化。

總而言之,花蕊石在消斑散中,起到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,有助於消散斑點,改善膚色。

消斑散中加入花椒,主要源於其溫經散寒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
花椒性溫,具有溫暖經絡、驅散寒邪的作用,能促進血液循環,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供應,從而淡化色素沉着。

此外,花椒還具有疏通經絡、行氣活血的功效,能消除瘀血,改善局部微循環,促進皮膚細胞新陳代謝,進而達到淡斑美白的功效。

消斑散方劑中包含天南星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散結消斑:天南星性溫,味辛,入肺、脾經,具有祛風散寒、消腫止痛、化痰散結的功效。對於因寒濕凝滯、氣血瘀阻而引起的色素沉着、斑點,天南星可起到散結消斑的作用,改善皮膚色素沉着問題。
  2. 活血化瘀:天南星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微循環,有助於消除斑點,改善膚色。

因此,消斑散中加入天南星,有助於散結消斑、活血化瘀,達到治療皮膚色素沉着、斑點的效果。

消斑散中加入五倍子,主要基於其收斂、止癢、消炎和抗菌的功效。五倍子富含鞣酸,具有強烈的收斂作用,能收縮毛孔,抑制黑色素生成,減輕斑點顏色。同時,鞣酸還具有止癢和抗炎作用,能緩解因斑點引起的瘙癢和炎症。此外,五倍子還含有抗菌成分,可以抑制細菌感染,進一步減少斑點形成的機會。因此,五倍子在消斑散中發揮著收斂、止癢、消炎和抗菌的綜合作用,有助於改善斑點問題。

消斑散中加入豬牙皁,是利用其消炎殺菌、去污解毒的特性來治療皮膚病斑。豬牙皁,又稱豬苓,性寒味甘,入脾、膀胱經,具有清熱利濕、解毒消腫的功效。

對於色素沉澱或斑點等問題,豬牙皁可有效抑制細菌感染,加速皮膚代謝,促進黑色素分解,達到淡化斑點的效果。同時,其清熱解毒作用也能緩解皮膚炎症,改善皮膚狀態,達到消斑的目的。

消斑散方中加入山慈菇,主要是利用其解毒散結的功效。山慈菇味苦性寒,入肝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的藥理作用。對於因濕熱毒邪蘊結肌膚而導致的斑點、暗瘡等症狀,山慈菇可以起到清熱解毒、消散瘀結的作用,從而達到改善膚色、消除斑點的效果。此外,山慈菇還具有抗炎、抗菌的功效,可以抑制炎症反應,促進傷口癒合,進一步提升消斑散的治療效果。

主治功效


中藥方劑[消斑散]主治功效分析

古文內容分析

根據《解圍元藪》記載,消斑散主治「面上一切斑駁」。使用方法上,對於如癢塊斑腫者,可使用香油調和外敷;而對於黑色頑固斑塊,則可使用薑汁調和外擦,可見其應用於外治斑點。

《齊氏醫案》則從更廣泛的角度闡述斑的成因與治療。雷公真君認為,斑的產生可能源於「火從外泄而不得,盡泄於皮膚,故鬱而生斑」,強調了內熱鬱積於皮膚是斑形成的原因之一。他指出,若誤用寒涼瀉火藥,反而無法消除斑點,甚至可能導致死亡,突顯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。

此外,《齊氏醫案》亦提及傷寒發斑的危險性,並區分了遍身發斑與心窩發斑兩種情況。遍身發斑反而表示內熱已發散於外,病情相對較輕;而心窩發斑則表示內熱鬱積,病情較為嚴重。文中還提到,治療需使用「化斑之藥以解熱毒」。

雖然《齊氏醫案》並未詳細說明消斑散的具體組成,但其提供的治驗方「消斑神效湯」則提供了另一種思路。此方以元參、麥冬滋陰清熱,升麻引藥入皮膚,配合白芷、白芥子、沙參、丹皮等藥物,達到消散斑點的效果。

方劑治療原理分析

綜合以上古文及消斑散的組成,可推斷其治療原理:

  1. **活血化瘀、祛風止痛(白附子):**白附子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斑點,亦能緩解可能伴隨的疼痛。
  2. **收斂傷口、解毒殺菌(花蕊石):**花蕊石具有收斂作用,有助於改善皮膚表面的微小損傷,並可能對某些皮膚感染引起的斑點有抑制作用。
  3. **溫經散寒、殺蟲止癢(花椒):**花椒的溫熱之性,可溫通經絡,驅散寒邪,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皮膚問題具有改善作用,同時亦可止癢。
  4. **燥溼化痰、鎮靜安神(天南星):**天南星具有燥濕化痰之效,可能針對體內濕痰阻滯所引起的斑點,同時亦可鎮靜安神,緩解因情緒緊張引起的皮膚問題。
  5. **斂肺降火、澀腸固精(五倍子):**五倍子具有收斂作用,可收斂肺氣,對於因肺熱引起的皮膚問題有改善效果,並能收澀止瀉。
  6. **驅邪避穢、開竅醒腦(豬牙皁):**豬牙皁具有驅邪避穢、開竅醒腦之功效,可能對某些因穢濁之氣引起的斑點有改善作用,亦可促進氣機運行。
  7. **破積軟堅、利水通淋(山慈菇):**山慈菇具有破積軟堅、利水通淋之效,能改善體內積滯,對於因體內代謝失常引起的斑點有輔助治療作用。

綜觀而言,消斑散的組成藥物多偏辛溫、苦燥,具有活血化瘀、溫經散寒、解毒殺菌、燥濕化痰、收斂固澀等功效。其治療斑點的原理,可理解為通過上述藥物的協同作用,改善局部氣血循環,祛除體內邪氣,達到消散斑點的目的。

然而,需注意《齊氏醫案》中雷公真君所言,「火從外泄而不得,盡泄於皮膚,故鬱而生斑」,消斑散的組成雖有散結開鬱的功效,但未必能完全對應此種情況。消斑散更適合因氣滯血瘀、風寒入侵等外在因素所引起的斑點。對於內熱鬱積所致的斑點,則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清熱解毒之藥方,如《齊氏醫案》中的「消斑神效湯」。故在使用消斑散時,仍需辨證論治,不可一概而論。

總結來說,消斑散主要針對因氣血不暢、邪氣侵擾等原因引起的斑點,通過活血化瘀、祛風散寒、解毒殺菌等作用,達到消散斑點的目的。其治療原理側重於外治,對於因內熱鬱積引起的斑點,則需考慮配合其他清熱藥方。

傳統服藥法


白附子、花蕊石、川椒、南星、五倍子、牙皂、山茨菇各等分。
上為末。
薑汁調,臨臥塗之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兒童不宜服用。

相同名稱方劑


消斑散, 出處:《解圍元薮》卷四。 組成:白附子、花蕊石、川椒、南星、五倍子、牙皂、山茨菇各等分。 主治:面上一切斑駁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