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牙散

XIANG YA SAN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11

寒性指數

22

熱/寒比例

偏寒 (0.5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18%
胃經 18%
心經 18%
肺經 15%
脾經 10%
大腸經 8%
膽經 4%
腎經 3%
膀胱經 2%
肝經
胃經
心經
肺經
脾經
大腸經
膽經
腎經
膀胱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象牙散中含有象牙,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:

一、 傳統觀念: 象牙自古以來被視為珍貴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定驚止痛之功效,尤其對熱病、驚厥、牙痛等症有療效。古人認為象牙具有特殊藥性,能有效緩解相關病症。

二、 藥性研究: 象牙富含蛋白質、鈣質等成分,並含有少量象牙膠,具有抗炎、止血、生肌的作用。古代醫家根據象牙的藥性,將其運用於治療外傷、燒傷、骨折等病症,並加入其他藥材,組成象牙散,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。

然而,隨著時代變遷和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,象牙的使用已受到嚴格管控,如今的象牙散配方已不再使用真正的象牙,而是以其他藥材替代。

象牙散中加入甘草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調和藥性:甘草味甘,性平,具有調和諸藥、緩解藥物毒性、保護脾胃的作用。象牙散中可能包含其他性寒或性燥的藥物,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其過於寒燥之性,避免對人體造成負擔。
  2. 增強療效:甘草具有解毒、抗炎、止痛等功效,可以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,例如可以增強象牙散的抗炎消腫效果,或減輕其對腸胃的刺激。

總之,甘草在象牙散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藥性、增強療效的作用,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。

象牙散方劑中包含滑石,主要有兩大原因:

  1. 清熱利濕:滑石性寒,味甘,入肺、膀胱經,具有清熱利濕、通淋止痛的功效。象牙散主要用於治療熱證所致的小便不利,如熱淋、血淋、癃閉等,滑石可以清熱利濕,通利水道,使小便通暢,緩解症狀。
  2. 利水消腫:滑石還能利水消腫,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腹脹、水腫等症狀,滑石可以促進水液代謝,利水消腫,減輕患者痛苦。

因此,象牙散中加入滑石,可以發揮其清熱利濕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有助於治療熱證所致的小便不利和水腫等症狀。

象牙散中加入綠豆粉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清熱解毒:綠豆性涼,味甘,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象牙散多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,綠豆粉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,消炎止痛,促進瘡瘍的癒合。
  2. 收斂止血:綠豆粉富含蛋白質和澱粉,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。象牙散中常配伍其他收斂止血藥物,綠豆粉的加入可以增強止血效果,減少創面出血。

象牙散中包含鬱金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:鬱金性味苦辛,歸肝、脾經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象牙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骨折、瘀血腫痛等症,鬱金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消散瘀血,減輕疼痛。
  2. 清熱解毒:鬱金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可以清熱解毒,消炎止痛。象牙散中加入鬱金,可以輔助其他藥材,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,促進傷口癒合。

象牙散中包含乳香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: 乳香性溫,味辛,入血分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之功效。象牙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骨折、瘀血腫痛等症,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去除瘀血,減輕腫脹疼痛,起到輔助治療作用。
  2. 行氣止痛,舒筋活絡: 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、舒筋活絡的功效。象牙散中常搭配其他具有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絡的藥材,例如沒藥、川芎等,共同發揮協同作用,加速傷口癒合,減輕疼痛,恢復功能。

中藥方劑[象牙散]的組成中包含硼砂,是因為硼砂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消腫作用。硼砂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,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紅腫、發炎等問題。其主要作用在於中和體內的熱毒,促進排毒功能,對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疾病具有顯著效果。然而,硼砂具有一定的毒性,使用時需謹慎,以避免引發副作用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劑量,以達到最佳療效。

象牙散中包含麝香,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開竅醒神:麝香性溫,入心經,具有開竅醒神、通經活絡之效。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昏迷、神志不清等症狀,麝香能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,幫助恢復意識。
  2. 活血止痛:麝香亦能活血化瘀,止痛消腫。在象牙散中,麝香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,減輕疼痛,促進組織修復,加速病患康復。

主治功效


象牙散主治功效分析

象牙散的主要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:

  1. 治療咽喉異物感及疼痛: 《聖濟總錄》中明確指出,象牙散可用於治療「咽喉中生谷賊,如鯁狀,不上不下,疼痛妨悶」之症。此處「谷賊」指的是咽喉中出現異物,如魚骨等,造成不適感。象牙散透過內服,應有助於消腫止痛,緩解異物感。

  2. 促進痘瘡收靨: 《種福堂公選良方》、《慈幼新書》、《經驗良方全集》、《赤水玄珠》、《痘科輯要》、《馮氏錦囊秘錄》等書皆有提及象牙散可用於治療「痘後翻疤」或「痘不收斂」之症,表明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促進痘瘡的收斂與結痂。這部分內容說明,象牙散能幫助痘瘡由膿液轉為結痂,縮短病程,並避免留疤。此用法多與人參、黃耆、白朮等益氣扶正藥物合用,推測其原理是透過扶助正氣,以加速瘡瘍的收斂。

  3. 外用止痛生肌: 《瘍科捷徑》中提到象牙散的組成包含象牙屑、熟石膏、兒茶、殭蠶、屋芽灰等,強調其為外用藥,可「共研細末摻之」。結合其組成的藥物,推測此用法主要針對瘡瘍潰破、浸淫不止之症,具有止痛、收斂、生肌之效。此外,《聖濟總錄》也記載,象牙散搭配鼠腦外敷,可用於取出嵌入肉中的斷針,此法亦可視為象牙散外用的延伸。

治療原理分析

綜合來看,象牙散的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點分析:

  1. 消炎止痛: 象牙本身具有鎮痛消炎之效。無論是內服或外用,其主要作用均為減輕疼痛,緩解炎症反應。

  2. 收斂生肌: 象牙散在治療痘瘡不收斂時,其作用機理是收斂瘡口,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生長,加速癒合。配伍人參、黃耆等扶正藥物,則進一步加強其促進組織修復的能力。外用時,象牙散結合石膏、兒茶等藥物,亦可達到收斂止血、生肌之效。

  3. 祛邪外出: 在治療咽喉異物時,象牙散的作用可能是通過消腫止痛,緩解局部炎症,從而幫助異物排出或使患者感覺舒適。此外,《聖濟總錄》中記載的「鼠腦和敷」方,可能具有引導異物外出的作用。

  4. 扶正祛邪: 象牙散在治療痘瘡時,常與人參、黃耆等補氣藥物合用,體現了扶助正氣以抗病邪的治療理念。透過扶正,增強機體抗病能力,從而加速病程恢復。

傳統服藥法


象牙屑1兩(炙焦成炭,候冷)。
上為末。
吹繭上。即愈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象牙散具有一定的毒性,不宜長期服用。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兒童、體弱者慎用。

相同名稱方劑


象牙散, 出處: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○。 組成:象牙屑。 主治:針折入肉不出。

象牙散, 出處:《瘍科遺編》卷下。 組成:象牙屑1兩(炙焦成炭,候冷)。 主治:舌繭,無論已潰未潰。

象牙散, 出處: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五。 組成:人參1錢,黃耆1錢,白朮1錢,甘草7分,茯苓1錢半,何首烏2錢,糯米2錢,大棗2枚。 主治:痘不收漿結痂。

象牙散, 出處: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三。 組成:象牙末1分,甘草(大者)1寸,滑石半分,綠豆粉2兩,鬱金(小者)半塊,乳香(研)半分,硼砂(研)半分,麝香(研)半分。 主治:咽喉中生谷賊,如鯁狀,不上不下,疼痛妨悶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