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變白散
BIAN BAI SAN | 更多圖表
出處典籍: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九引《衛生家寶》
熱性指數
寒性指數
熱/寒比例
偏熱 (1.24)複方歸經比例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方劑組成解釋
「變白散」中加入石榴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收斂生津: 石榴性涼,味酸甘,具有收斂生津的功效。其皮可收斂止瀉,花則可清熱解毒,能有效改善因燥熱引起的皮膚粗糙、暗沉等問題,使膚色變得白皙。
- 活血化瘀: 石榴皮富含鞣質,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面部血液流通不暢造成的膚色晦暗,使面色紅潤有光澤。
綜上所述,石榴在「變白散」中能有效改善皮膚狀況,使之變得白皙潤澤,故被列入方劑之中。
變白散方劑中加入丁香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- 溫陽散寒,促進血液循環: 丁香性溫,具有溫陽散寒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面色晦暗,丁香能溫通經絡,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面色。
- 芳香闢穢,改善膚質: 丁香具有芳香闢穢之效,能消除體內濕氣和濁氣,改善膚質,使面色紅潤。同時,丁香的香味能起到舒緩情緒的作用,對於因壓力、情緒波動導致的面色不佳也有一定幫助。
總之,丁香在變白散中既能溫陽散寒,促進血液循環,又能芳香闢穢,改善膚質,因此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。
變白散中加入細辛,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:
- 溫經散寒,促進血液循環:細辛性溫,入肺、腎經,具有溫經散寒、通竅止痛的功效。皮膚色素沉澱常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,細辛有助於溫通經絡,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皮膚供血,從而淡化色素。
- 驅風止癢,改善皮膚狀態:細辛亦能驅散風寒,止癢止痛。部分色素沉澱伴隨皮膚瘙癢、乾燥等症狀,細辛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,改善皮膚狀態,為美白打下基礎。
變白散方劑中包含皁莢,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:
- 去污解毒: 皁莢性寒,味苦,入脾、胃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其皁苷成分可有效清除皮膚表面污垢,並抑制細菌生長,達到消炎止癢的效果。
- 活血化瘀: 皁莢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,可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皮膚營養供應,有助於減輕色素沉著,使膚色更白皙。
因此,皁莢在變白散方劑中,扮演著去污解毒、活血化瘀的角色,有助於改善膚色,達到美白的效果。
變白散中加入寒水石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- 清熱解毒: 寒水石性寒,味甘,入肝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在變白散中,它能清解肌膚中的熱毒,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色素沉著,達到美白效果。
- 收斂生肌: 寒水石還能收斂生肌,促進皮膚組織修復,有助於改善膚質,使之光滑細膩。
總之,寒水石在變白散中發揮清熱解毒、收斂生肌的功效,有助於改善膚色,達到美白效果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「變白散」主治「紫癜風」,此症於古代醫籍中多屬皮膚色素異常或風邪鬱滯肌表之疾。紫癜風可能表現為皮膚紫斑、色沉或白斑,與風邪挾濕、氣血不和相關。礬石(白礬)性斂澀,能燥濕殺蟲、解毒止癢;薄荷辛涼透表,可散風清熱、疏泄鬱滯。二藥配伍,一斂一散,共奏祛風除濕、調和皮膚氣血之效,故能改善紫癜風所致之色斑或癢疹。
組成與藥理邏輯
白礬(礬末)
- 性味:酸澀寒,歸肺、脾經。
- 傳統功效:收斂止血、燥濕解毒,外用可抑制皮膚滲出,減少病理性色素沉積。其酸性具輕微腐蝕性,或可促進局部代謝,調整皮膚色澤。
薄荷
- 性味:辛涼,歸肝、肺經。
- 傳統功效:疏散風熱、透疹止癢。所含揮發油(如薄荷腦)能促進局部循環,緩解皮膚鬱熱,與白礬協同增強透皮吸收,引藥達表。
治療原理推論
此方外用法結合「物理去角質」與「藥理調節」雙重作用:
- 物理層面:白礬細末摩擦患處,輕微刺激表皮,可能促進老化角質脫落;薄荷清涼感緩解不適。
- 藥理層面:白礬收斂濕毒,抑制皮膚異常分泌;薄荷辛散風邪,改善局部氣滯血瘀。二者一收一散,調和營衛,使皮膚色澤漸趨均勻。
應用特點
- 時機選擇:澡浴後毛孔開張,藥效更易滲透。
- 劑型巧思:乾擦粉劑(非膏狀)適合濕熱鬱表之症,避免閉門留寇。
此方簡潔針對「風濕搏結於肌表」之病機,體現中醫外治「以簡馭繁」的思路。
傳統服藥法
礬末。
揉薄荷搵礬末擦患處,每澡浴了時用之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本方孕婦慎用。
相同名稱方劑
變白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二。 組成:礬末。 主治:紫癜風。
變白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九引《衛生家寶》。 組成: 變白散(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九引《衛生家寶》。)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九引《衛生家寶》。組成:大漿石榴1個(用鐵釘49個劄勻,3日取出釘,入丁香并鹽少許,以黃土固濟,令乾,用炭火2斤,煅炭盡爲度,候冷取出),細辛2兩(生用),豬牙皂角2兩(刮去皮,蘸鹽水炙),寒水石3兩(炭煅)。主治:烏髭。 。 主治:烏髭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