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貼散

WAI TIE SAN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25

寒性指數

0

熱/寒比例

極熱 (25.00)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外貼散方劑中包含蕓苔子,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:

  1. 消腫止痛:蕓苔子性溫,入肺經,具有散寒止痛、消腫解毒之效。外用於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,可加速血液循環,消散瘀血,緩解疼痛。
  2. 活血化瘀:蕓苔子含芥子油等成分,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經絡的作用。外用於筋骨疼痛、風寒濕痺,可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,緩解疼痛。

因此,外貼散中加入蕓苔子,可以起到消腫止痛、活血化瘀的效果,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。

主治功效


中藥方劑「外貼散」主治功效分析

引言

《聖濟總錄》中記載的「外貼散」方劑,其主治為「乳癖」。透過分析其組成成分及古文所述,可進一步瞭解其治療原理。

方劑組成及功效分析

「外貼散」的主要成分為:

  • 蕎麥: 具有滋潤肌膚、消炎止癢之效。
  • 甘草: 具有調節體內平衡、緩解疼痛之效。

《聖濟總錄》原文則記載:

  • 蕓薹子(末三錢): 具活血散結之效,能消散腫塊。
  • 寒食麵(一錢半): 具有收斂、吸濕之效,可助藥力滲透。

對照兩者,可以推論該方劑的治療原理。

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

乳癖的病因與病機

乳癖,現代醫學可對應為乳房纖維囊腫或乳腺增生等。中醫認為,乳癖的成因多與肝氣鬱結、痰瘀互結有關。情志不暢,肝氣鬱滯,氣機不暢,易致痰凝血瘀,阻滯乳絡,導致乳房出現結塊、疼痛等症狀。

外貼散的治療原理

  1. 活血散結,消腫止痛:

    • 蕓薹子具活血散結之功,能疏通乳絡,消散瘀滯,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。其「末」劑型亦利於藥效滲透。
    • 蕎麥與甘草配伍,亦可輔助活血化瘀、消炎止痛,減輕乳房局部的炎症反應。
  2. 收斂吸濕,促進滲透:

    • 寒食麵具收斂吸濕作用,能將藥物成分敷貼於患處,並吸取局部多餘水分,有助於藥力更深入地滲透患處,發揮藥效。
    • 以「新水調如糊」的方式使用,則可確保藥物的濕潤性,利於皮膚吸收。
  3. 整體調理,緩解疼痛:

    • 甘草具有調節體內平衡的作用,可疏肝理氣,改善肝氣鬱結的狀態,從根本上緩解乳癖的病因。
    • 蕎麥的消炎止癢作用可緩解局部因腫痛或發炎引起的不適。

綜合分析

綜上所述,「外貼散」透過蕓薹子的活血散結、寒食麵的收斂吸濕,以及蕎麥、甘草的輔助消炎止痛、調節平衡,達到疏通乳絡、消腫止痛、改善乳癖的功效。該方劑採用外敷的方式,能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,避免了口服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。

雖然原文亦提到「膩粉丸」可治小兒乳癖,脅下結塊不消,但該方組成與功效並非本篇分析之重點,故不深入探討。

結語

「外貼散」方劑雖簡單,但其配伍組合卻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精髓。以活血散結為主,輔以收斂吸濕及調節平衡,達到緩解乳癖之效。透過對古籍原文的分析與理解,能更深入地瞭解中醫的治療原理。

傳統服藥法


芸苔子(末)3錢,寒食面1錢半。
上藥再同研勻,用新水調如糊,紙上攤。
貼乳癖上,頻以水潤之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關疾病


乳房腺體瘤女性乳房惡性腫瘤(乳腺癌)

相同名稱方劑


外貼散, 出處: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 組成:芸苔子(末)3錢,寒食面1錢半。 主治:乳癖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