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蕓薹膏中包含蕓苔子,其原因主要在於蕓苔子的藥性與功效:
- 溫肺化痰,止咳平喘:蕓苔子性溫,味辛,入肺經,具有溫肺化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。對於寒痰壅肺、咳嗽氣喘等症,蕓薹子能有效緩解。
- 消腫散結,通利水道:蕓薹子亦能消腫散結,通利水道。對於痰濁凝聚,導致的瘰癧、癭瘤、水腫等症,蕓薹子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。
因此,蕓薹子被用於蕓薹膏中,主要是利用其溫肺化痰、止咳平喘,以及消腫散結、通利水道的功效,來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芸苔膏主治「卒風腫」,即突發性的風邪侵襲所致腫脹。此類腫脹多因風邪挾濕或痰瘀阻滯經絡,導致局部氣血壅塞,常見皮膚紅腫、脹痛或無名腫毒。古代以「風腫」概括急發性、遊走性或無明顯外傷的腫脹,治法強調祛風散邪、活血消腫。
二、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
1. 君藥:芸苔子(油菜籽)
- 性味歸經:辛、溫,入肝、脾經。
- 作用:
- 《本草綱目》載其「行滯血,破冷氣,消腫散結」,能通利血脈,散風邪結聚。
- 以米醋煎煮,增強其散瘀消腫之效(醋能軟堅散結,協同引藥入血分)。
2. 臣藥:桂心(桂二寸)、杏仁
- 桂心:
- 辛甘大熱,溫通經脈,散寒止痛,助芸苔子祛風邪、通陽氣,化解腫脹根源。
- 杏仁:
- 苦溫潤散,能「開腠理,透毒氣」(《神農本草經》),配合芸苔子宣散風邪,兼潤燥防諸藥過燥。
3. 佐藥:生薑汁、天靈蓋灰
- 生薑汁:
- 辛溫走表,發散風寒,促進局部氣血循環,助藥力透達肌表。
- 天靈蓋灰(古人用骨骼燒灰):
- 傳統認為其能「辟邪散惡氣」,推測可能借其礦物質成分收斂消腫,或象徵性「祛風鎮驚」。此藥現已禁用,可視為古方時代背景之特色。
4. 使藥:米醋
- 作為溶媒兼藥引,酸收軟堅,既能提取有效成分,又可制約諸藥辛散過度,使藥力緩透入膚。
三、治療原理推論
- 祛風散邪:
桂心、生薑辛溫發散,驅逐表層風邪;芸苔子、杏仁宣透經絡滯氣,標本兼顧。 - 活血消腫:
芸苔子破滯血,醋通瘀滯,天靈蓋灰(或替代品)可能吸附滲出物,共奏消腫之效。 - 外治透藥:
全方製膏外敷,通過皮膚吸收直接作用患處,避開內服禁忌(如天靈蓋),符合「急則外治」思路。
四、可能的現代應用啟示
若去除天靈蓋灰,此方基礎結構(芸苔子+醋+辛溫藥)仍可作為風寒濕腫的外治參考,或調整為現代安全替代藥材(如以乳香、沒藥增強活血)。其「辛溫透散+軟堅消腫」的組方邏輯,對風濕性關節腫痛或無名腫毒或有借鑒價值。
傳統服藥法
芸苔子1升。
上以米醋2升,略煎三五沸,漉出爛研,漸入醋調,絹絞取汁,又取桂二寸搗末,杏仁四十九個生用,湯退去皮尖雙仁,亦爛研,生薑三兩,搗汁相和,然後取天靈蓋兩片,各如掌大,洗去土,燒灰,搗羅如粉,與諸藥和勻,以火養成膏。
旋取貼於風腫上,不過2-3次,其腫自消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同名稱方劑
芸苔膏, 出處: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。 組成:芸苔子1升。 主治:卒風腫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