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科膏子

WAI KE GAO ZI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11

寒性指數

10

熱/寒比例

偏熱 (1.1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胃經 22%
肺經 21%
脾經 16%
大腸經 15%
腎經 9%
心經 8%
肝經 5%
胃經
肺經
脾經
大腸經
腎經
心經
肝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外科膏子中加入麻油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潤滑作用: 麻油性滑,能有效減輕膏藥的黏膩感,使其更容易塗抹於患處,並能滲入肌膚,促進藥物吸收。
  2. 促進血液循環: 麻油具有溫熱的特性,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傷口癒合。此外,麻油富含維生素E,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減輕炎症,修復受損組織。

總之,麻油在外科膏子中扮演著重要的潤滑和促進癒合的角色,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。

外科膏子中加入雞蛋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黏合性與延展性: 雞蛋富含蛋白質,經加熱後凝固形成蛋白質網狀結構,具有良好的黏合性和延展性。這有助於膏藥更好地貼附於患處,並延展至病變區域,達到更有效的藥物滲透。
  2. 藥性輔助: 雞蛋本身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,可增強膏藥的藥效,並促進傷口癒合。

外科膏子中加入血餘炭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活血化瘀: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後的產物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對於外科創傷、瘀血腫痛等症狀,血餘炭能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瘀血消散,減輕疼痛。
  2. 生肌收斂:血餘炭性涼,能清熱解毒,並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。對於外傷感染、潰瘍難癒合等情況,血餘炭能抑制細菌生長,促進傷口癒合,防止感染加重。

因此,血餘炭在外科膏子中起到活血化瘀、生肌收斂的作用,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,加速康復。

外科膏子中添加硃砂,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痛的功效。

硃砂性寒,味甘,入心、肝經。其清熱解毒之力,可有效抑制傷口感染,防止化膿。同時,硃砂亦具有涼血止痛的作用,能緩解傷口疼痛,促進傷口癒合。

此外,硃砂還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,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,防止傷口感染。

因此,外科膏子中添加硃砂,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痛、促進傷口癒合,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
外科膏子方劑中含有銀朱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殺菌消炎:銀朱,又稱硃砂,具有顯著的抗菌消炎作用。其含有的硫化汞能抑制細菌生長,並促進傷口癒合。在外科膏子中,銀朱能有效抑制感染,防止傷口惡化。
  2. 活血止痛:銀朱亦具備活血化瘀、止痛消腫的效果。其能促進血液循環,減輕傷口周圍的炎症反應,並緩解疼痛。在治療外傷、燒傷、燙傷等情況下,銀朱能有效改善症狀。

總之,銀朱在外科膏子中發揮著殺菌消炎、活血止痛的功效,對於治療外傷、燒傷、燙傷等具有重要作用。

外科膏子中加入蜂蠟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
1. 增稠與固化:蜂蠟具有良好的粘性與熔點,可以將藥物成分粘合在一起,並形成具有一定硬度的膏體。這能讓膏藥更容易塗抹於患處,並長時間附著於皮膚,持續釋放藥效。

2. 保護與潤滑:蜂蠟形成的薄膜可以隔絕空氣和細菌,保護傷口免受感染。同時,蜂蠟具有潤滑作用,可以減輕患處的疼痛和摩擦,促進傷口癒合。

主治功效


中藥方劑「外科膏子」主治功效分析

根據《理瀹駢文》及《古方彙精》所載,「外科膏子」主要針對跌打損傷及湯火燙傷等外傷疾患。其治療原理,可從方中各藥物的特性及相互作用進行分析:

一、主要成分及其功效:

  • 麻油: 作為膏劑的基質,具有潤滑肌膚、消炎止痛之效。《理瀹駢文》中亦多次提及以豬油熬膏,其作用與麻油類似,皆可潤澤肌膚,減輕損傷帶來的疼痛。
  • 雞蛋黃: 富含營養物質,具滋養之功,能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。古籍中亦有使用雞蛋收膏的記載,如「雞黃膏」,可見其在膏藥中的重要性。
  • 血餘炭(頭髮): 具有活血化瘀、止血之效。《理瀹駢文》提及「血結」亦有活血化瘀之效,二者功效相近,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瘀血消散。
  • 銀朱: 性質偏寒,具解毒殺蟲、抗菌之效,可清除外傷引起的毒邪,並防止感染。
  • 黃蠟: 作為膏藥的賦形劑,具有保護皮膚、防止感染的作用,能使膏藥更好地附著於皮膚,並形成保護層。

二、治療原理分析:

  1. 活血化瘀,止痛消腫: 跌打損傷主要病機為氣血瘀滯,導致疼痛腫脹。方中血餘炭具活血化瘀之效,配合麻油的潤滑作用,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瘀血消散,緩解疼痛。
  2. 解毒殺菌,防止感染: 湯火燙傷易引起局部皮膚損傷,易受毒邪入侵導致感染。銀朱具有解毒殺蟲、抗菌之效,可清除毒邪,防止感染,並有助於傷口癒合。
  3. 滋養修復,促進癒合: 雞蛋黃富含營養物質,能滋養肌膚,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。黃蠟則能形成保護層,減少外界刺激,有助於傷口癒合。

三、《理瀹駢文》所載的拓展應用:

《理瀹駢文》不僅記載了雞黃膏(與外科膏子類似)的基礎應用,更進一步論述了其加味後的廣泛應用,例如:

  • 調入蘆甘石、赤石脂、兒茶等: 可治療胎乘梅瘡、陰爛等皮膚疾病,此類藥物具收斂止癢之效,可緩解皮膚炎症。
  • 調入苦參末: 可治療熱瘡,苦參具有清熱解毒之效,可緩解熱瘡引起的炎症。
  • 調入鹿角屑、甘草末: 可治療乳癰,鹿角具有補腎陽之效,甘草具有調和藥性之效,可配合治療乳癰。
  • 調入醋煆牛牙末: 可治療禿瘡及腳丫破爛,牛牙具有清熱解毒之效,可配合治療皮膚癬病。
  • 調入黃丹、石膏、硫黃末: 可治療膿窠,這些藥物具有清熱燥濕、解毒生肌之效,可治療膿皰性皮膚病。
  • 調入大黃末: 可治療湯泡火傷,大黃具有清熱瀉火、活血化瘀之效,可緩解燙傷引起的炎症及瘀血。

由此可見,「外科膏子」在基礎方劑的基礎上,可根據臨床具體情況,靈活加減藥物,拓展其應用範圍,治療多種外傷及皮膚疾病。其治療原理主要為活血化瘀、解毒消炎、滋養修復,使受損組織恢復正常功能。

總體而言,「外科膏子」雖看似簡單,但其組方巧妙,藥性協同,能有效處理跌打損傷、湯火燙傷等外傷疾患,且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拓展性,可根據具體病情靈活加減藥物,值得臨床應用。

傳統服藥法


麻油8兩,雞蛋黃1個,頭髮3錢,朱砂(水飛)1錢,銀朱1錢(水飛),黃蠟6錢。先將油入無消硫砂鍋內,文火煎,後入蛋黃,熬化盡,再入頭髮剪寸長,以箸順攪,化盡,始終文火順攪,方入朱砂、銀朱、再入黃蠟,掇鍋安地上1宿後,收用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外科膏子外用,不可內服。使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。

相同名稱方劑


外科膏子, 出處:《古方匯精》卷二。 組成:麻油8兩,雞蛋黃1個,頭發3錢,朱砂(水飛)1錢,銀朱1錢(水飛),黃蠟6錢。 主治:跌打損傷,湯火傷爛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