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聖惠散中加入人中白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: 人中白性寒,味甘苦,入肝、脾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對於外感熱邪、癰疽腫毒等病症,可起到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- 與其他藥物配伍增效: 聖惠散中的其他藥物如黃連、黃柏等,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,人中白與這些藥物配伍,可起到相輔相成、增強藥效的作用,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。
總之,人中白在聖惠散中起到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,與其他藥物配伍增效,可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。
主治功效
中藥方劑「聖惠散」主治功效分析
「聖惠散」為中醫經典方劑,其組成雖簡,然其功效卻廣泛,歷代醫家皆有應用。綜合《金匱翼》與《活人事證方後集》之記載,可對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進行深入分析。
出血證之應用
《金匱翼》載:「聖惠散,治大衄久衄,及諸竅出血不止。」此處明確指出「聖惠散」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出血證,特別是鼻衄(鼻出血)不止者。其所用藥味僅「人中白」一味,取其「解毒、消腫、止痛」之功。人中白,即尿垢之沉澱物,經炮製後入藥,在中醫理論中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之效。其治療原理推測為:
- 清熱涼血: 衄血多因熱邪內盛,迫血妄行所致。人中白性味偏涼,能清解血分之熱,使血歸於正軌,從而止血。
- 收斂止血: 人中白本身具有收斂之性,可以收斂出血部位,減緩血液流失。
因此,「聖惠散」針對因熱邪導致的鼻衄、或其他諸竅出血不止之證,能發揮其清熱涼血、收斂止血之效。
目疾之應用
《活人事證方後集》則記載,「聖惠散,治目赤羞明,冷淚不止。」此處的「聖惠散」與《金匱翼》的組方不同,其藥味為「夏枯草穗」與「香附子」。此方所治為眼部疾病,與前述出血證截然不同,可見「聖惠散」之名可能因同名異方而產生歧義。此處之「聖惠散」治療原理分析如下:
- 疏肝解鬱: 香附子具有疏肝解鬱、理氣止痛之功。中醫認為,肝氣鬱結易致目疾,香附子能疏暢肝氣,使氣機調達,有助於改善目赤、羞明等症狀。
- 清肝明目: 夏枯草穗性味苦寒,具有清肝瀉火、明目之功。目赤羞明多因肝火上炎所致,夏枯草能清洩肝火,使眼部症狀得到緩解。
此處「聖惠散」之配伍,以香附子疏肝解鬱,配以夏枯草清肝明目,針對肝經鬱熱所致的目疾,能發揮其疏肝清熱、明目止淚之效。
總結
綜上所述,「聖惠散」之名,可能存在同名異方之情況。無論是人中白組成的「聖惠散」,或是夏枯草穗與香附子組成的「聖惠散」,皆能針對不同的病症,發揮其獨特的療效。前者主治出血證,以清熱涼血、收斂止血為其治療原則;後者主治目疾,則以疏肝解鬱、清肝明目為其治療原則。
兩種方劑雖名相同,但其藥物組成與治療方向迥異,足見中藥方劑之奧妙與多變。臨牀應用時,應根據具體證型,辨證選方,方能取得良效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同名稱方劑
聖惠散, 出處:《金匱翼》卷二。 組成:人中白1團(雞子大),綿5兩(燒研)。 主治:大衄久衄,及諸竅出血不止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