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加味解毒丹中包含孩兒茶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- 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:孩兒茶性寒,味苦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,並減輕因熱毒引起的發熱、紅腫、疼痛等症狀。此功效與加味解毒丹整體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相契合。
- 治療小兒發熱、咽喉腫痛:孩兒茶對小兒發熱、咽喉腫痛等疾病有良好的療效。加味解毒丹也常用於治療小兒發熱、咽喉腫痛等疾病。因此,孩兒茶的加入,可以增強方劑對小兒相關疾病的治療效果。
加味解毒丹中加入人中白,主要基於以下原因:
- 清熱解毒: 人中白性寒,味甘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之效。可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,增強整體療效。
- 活血化瘀: 人中白亦具活血化瘀之功,可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瘀血,有助於炎症消退。
此外,人中白還能緩解疼痛,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解毒、消腫、止痛的效果,更能全面治療相關疾病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加味解毒丹之傳統功效主治
此方主治「下疳」,即傳統中醫所指之陰部潰瘍、瘡瘍或性病相關之皮膚黏膜損傷,多因濕熱毒邪蘊結下焦所致。下疳常表現為皮膚紅腫潰爛、流膿疼痛,甚至伴有發熱、小便澀痛等症狀,屬中醫「濕毒瘡」範疇。
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
1. 解毒丹(1兩)
- 解毒丹通常由清熱解毒類藥物組成(如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等),功擅瀉火解毒、燥濕斂瘡。用於下疳可直折熱毒,防止邪毒蔓延,並改善局部紅腫熱痛。
- 推測其在方中為君藥,主導清熱解毒之力。
2. 兒茶(4錢,炙)
- 性味苦澀涼,歸心、肺經,具收斂生肌、止血定痛之效。
- 《本草綱目》載其能「消腫生肌,收濕斂瘡」,對於潰瘍久不癒合者,可促進創面修復。
- 炙後減其寒性,避免過於傷正,更適合局部外用。
3. 人中白(5錢)
- 為人尿自然沉澱之結晶,性鹹寒,入肺、肝、膀胱經,傳統用於清熱降火、祛瘀止血。
- 《本草備要》稱其「能降火消瘀,治喉痹、口瘡、牙疳」,外用於下疳可清解血分伏熱,並助解毒丹化痰除腐。
方劑配伍邏輯
清熱為本,解毒為先
- 以解毒丹為核心,針對濕熱毒邪之病機,直接清泄火毒,阻斷病勢。
斂瘡生肌,標本兼顧
- 兒茶收濕斂瘡,人中白降火消瘀,二者協同促進潰瘍癒合,避免毒邪深陷。
外用直達病所
- 劑型為「小膏藥貼之」,使藥力集中作用於患處,避免口服苦寒傷胃之弊,符合「瘍科外治」之傳統思路。
綜上,此方通過清熱解毒、收濕生肌,達到消腫止痛、促進潰瘍癒合之效,符合中醫「去腐生新」的治療原則。
傳統服藥法
解毒丹1兩,兒茶4錢(炙),人中白5錢。
上為末。
小膏藥內貼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關疾病
軟性下疳
相同名稱方劑
加味解毒丹, 出處:《青囊秘傳》。 組成:解毒丹1兩,兒茶4錢(炙),人中白5錢。 主治:下疳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