間碧散

JIAN BI SAN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0

寒性指數

30

熱/寒比例

極寒 (0.03)

複方歸經比例

三焦經 100%
三焦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間碧散中加入人中白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清熱解毒,散結消腫: 人中白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散結消腫之功效。間碧散主治風熱邪毒、咽喉腫痛、齒齦腫痛、口舌生瘡等症,人中白可以輔助清熱解毒,消散壅滯,緩解炎症反應。
  2. 活血化瘀,止痛止癢: 人中白亦具活血化瘀、止痛止癢之效。間碧散中可能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,人中白可以協同作用,促進血液循環,消散瘀血,緩解疼痛和瘙癢。

總體而言,人中白在間碧散中起到清熱解毒、散結消腫、活血化瘀、止痛止癢的輔助作用,加強了方劑的療效。

主治功效


間碧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

根據古文記載,間碧散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口舌糜爛,且經常用於治療一般瀉火清熱劑無效的患者。

主治功效:

  • 產後口舌糜爛: 古文明確指出間碧散對於產後口舌糜爛有「神效」,尤其針對舌上、舌旁如無皮狀,顏色紅赤,飲食刺舌的症狀。

治療原理分析:

古文將此症歸因於「血分濕熱」,而間碧散的組成則體現了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治療思路。

  1. 人中白: 根據古文描述,人中白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且需要「瓦上燒以變白色為度」,其製作過程類似於炮製,使藥性更強,更有效治療產後口舌糜爛。

    • 清熱解毒: 人中白能夠清除血分中的濕熱之邪,從根本上解決導致口舌糜爛的病因。
    • 消腫止痛: 人中白可以減輕舌部的紅腫疼痛,緩解患者飲食時的不適。
  2. 淡竹干(燒存性): 古文明確指出淡竹干需要「燒存性」,目的是保留藥物的藥性,使其更易被人體吸收。燒存性後的淡竹干可能具有類似炭類藥物的吸附作用,能夠吸附病灶部位的濕熱毒素,加速康復。

  3. 外用: 間碧散是通過「傅舌上」的方式使用,直接作用於病灶部位,藥效更直接、迅速。

總結:

間碧散透過人中白和淡竹干的協同作用,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,直接作用於患處,可以有效地治療由血分濕熱導致的產後口舌糜爛。古文作者片倉元周經多年臨床驗證,認為此方「應效如桴鼓」,可見其療效顯著。

傳統服藥法


淡竹竿(燒存性)5錢,人中白(瓦上燒,以變白色為度)4錢。
上為極細末。
敷舌上,每日5-6次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同名稱方劑


間碧散, 出處:《産科發蒙》卷四引鶴陵定方。 組成:淡竹竿(燒存性)5錢,人中白(瓦上燒,以變白色爲度)4錢。 主治:婦人産後口舌糜爛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