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仙餅

天仙餅

TIAN XIAN BING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天仙餅方劑中包含麵粉,主要原因有二:

  1. 調和藥性: 麵粉性味甘平,具緩和藥性、調和脾胃的功能。許多中藥材性偏寒涼或燥熱,以麵粉作為藥引,能減緩藥性對人體的刺激,使藥效更平穩、更易於吸收。
  2. 便於服用: 麵粉本身無明顯藥性,加入中藥方劑中,可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方便製成餅狀或丸狀,易於吞服,提高患者服藥的便利性和依從性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天仙餅方劑分析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
天仙餅主治「盜汗」,即夜間睡眠時不自覺地大量出汗,醒後即止的症狀。中醫認為盜汗多與陰虛內熱、陰陽失調有關,此方透過藥性配伍收澀止汗,調和陰陽。

二、組成與邏輯推理

  1. 天仙子(炒)

    • 性味:苦、辛、溫,有毒。
    • 傳統功效:能止痙攣、鎮痛、固澀,亦有斂汗作用。
    • 本方思考:炒製後毒性稍減,取其「收斂」之性,針對夜間陰虛陽浮之汗,通過固攝作用調節陰陽。
  2. 飛羅麵(微炒)

    • 性味:甘、涼,無毒。
    • 傳統功效:小麥麵粉能補虛養氣,炒後增加溫性,兼有顧護脾胃、吸附收斂之效。
    • 本方思考:與天仙子同用,緩和其峻烈之性,並作為賦形劑(餅劑載體),助藥力緩緩吸收。
  3. 配伍與製法原理

    • 湯和作餅:以水調和成餅,利於藥性緩釋;煨熟後去紙,使藥性溫和,避免燥烈傷陰。
    • 米飲送服:米飲(米湯)甘平,益胃生津,既能輔助止汗,又可防天仙子毒性傷正。

三、治療原理推論

此方以「收斂固表」為核心:

  • 天仙子收澀汗液,抑制陽氣外浮;
  • 炒麵健脾益氣,鞏固衛外之氣(衛氣),二者協同調節陰陽失衡。
  • 整體藥性偏溫,適用於因虛(氣虛或陽浮)所致的盜汗,然須注意陰虛火旺者可能需配伍養陰藥。

四、潛在限制

天仙子具毒性,古人以「煨熟」「米飲送服」降低風險,但使用時需嚴格控量。此方側重「標證止汗」,長期盜汗仍需辨證根源(如腎陰虛、心血虛等)調治。

傳統服藥法


天仙子1兩(去土,炒),飛羅面2兩(微炒)。
上為末,湯和作餅,折2錢大。
臨睡濕紙裹.慢火煨熟,去紙,地上出火氣,米飲嚼下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關疾病


相同名稱方劑


天仙餅, 出處: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九引《吳氏集驗方》。 組成:天仙子1兩(去土,炒),飛羅面2兩(微炒)。 主治:盜汗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