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京墨散方劑中包含麵粉,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性:
- 吸附作用: 麵粉富含澱粉,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,能吸附腸道中的毒素、細菌等有害物質,有助於止瀉止痢。
- 保護作用: 麵粉能形成保護膜,覆蓋在腸胃黏膜上,減少刺激,緩解腹痛,達到止痛的效果。
此外,麵粉性質溫和,易於取得,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,可增強藥效,提升治療效果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京墨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此方主治「內損吐血」,屬中醫血證範疇。「內損」指臟腑內傷,或因勞倦、七情、跌撲等導致氣血逆亂,血不循經而妄行。吐血多因肺胃火盛、肝火犯胃,或氣虛不攝所致。京墨散以簡便配伍,針對急症止血,符合古人「血見黑則止」的治療思路,適用於吐血初起、熱迫血行階段。
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
細墨(京墨)
- 性味:辛、平,入心、肝經。
- 傳統功效:古人制墨多以松煙、膠質為主,經反覆捶打、陳化,具收澀之性。「墨能止血」的理論基於五行中「黑屬水,水克火」,能制約火熱迫血之勢。其微辛之性可散瘀,避免留瘀之弊。
- 現代推測:墨中碳微粒可能吸附黏膜創面,形成物理性保護層;或與血液中成分相互作用促進凝固。
飛羅面(小麥麵粉)
- 性味:甘、涼,入心、脾經。
- 傳統功效:炒後微溫,能和中益氣,緩和墨的峻性。其黏潤之質可護胃黏膜,減輕吐血對食道與胃的刺激。
- 現代推測:小麥粉富含澱粉,可能吸附胃酸或形成膠狀膜,輔助保護消化道潰瘍面。
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
- 「黑紅配伍」原理:面(白/黃)與墨(黑)形成對比,白色入肺(氣)、黑色入腎(水),寓意「金水相生」,調節氣機降斂,助血歸經。
- 劑型設計:茶腳(濃茶沉澱)調服,茶性苦寒能清熱涼血,加強止血之效,同時助墨藥上行至胃脘。
- 急症思路:此方藥簡力專,炒麵的溫性與墨的涼性相制約,避免過寒傷胃,體現「急則治標」原則,適合作為家庭應急之用。
延伸思考
此方反映古人「藥食同源」智慧,選材易得(麵粉、墨為古代常備物),符合「簡、便、廉」的民間療方特質。其止血效果可能與墨中膠質的局部收斂作用、麵粉的物理保護有關,然需辨證為熱證或氣逆所致出血方宜,若氣虛血脫者恐非所宜。
傳統服藥法
飛羅面、細墨。
用飛羅面不拘多少,微炒過。
每服2錢,濃磨細墨,以茶腳調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關疾病
胃腸出血吐血
相同名稱方劑
京墨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一。 組成:飛羅面、細墨。 主治:內損吐血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