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變大柴胡湯

TONG BIAN DA CHAI HU TANG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5

寒性指數

25

熱/寒比例

(0.2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17%
胃經 12%
肺經 11%
心包經 11%
三焦經 11%
腎經 6%
大腸經 6%
脾經 6%
小腸經 6%
心經 6%
膽經 5%
肝經
胃經
肺經
心包經
三焦經
腎經
大腸經
脾經
小腸經
心經
膽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通變大柴胡湯中包含柴胡,主要原因如下:

  1. 疏肝解鬱,和解表裏: 柴胡味苦辛,性微寒,具有疏肝解鬱、和解表裏的功效。通變大柴胡湯用於治療肝鬱氣滯、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、腹痛、便祕等症,柴胡能疏肝解鬱,使氣機疏暢,解除肝鬱之氣對脾胃的影響,達到和解表裏的作用。
  2. 調和諸藥: 柴胡性平,既能疏肝解鬱,又能調和諸藥,使諸藥協同作用,發揮最佳療效。通變大柴胡湯中包含多味藥物,柴胡能起到協調藥性,使各藥物相互配合,更好地發揮療效的作用。

通變大柴胡湯中加入薄荷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
1. 清熱解表,疏散風熱:薄荷性涼,味辛,具有清熱解表、疏散風熱、利咽止痛的作用。通變大柴胡湯主治胸脅苦滿,脘腹脹痛,發熱惡寒,口苦咽乾等症,往往伴有風熱襲表之象。薄荷的加入,可清熱解表,疏散風熱,緩解表證,使清熱解毒之功更顯著。

2. 芳香化濕,行氣止痛:薄荷氣味芳香,具有芳香化濕,行氣止痛的功效。方中柴胡、黃芩等藥物清熱解毒,但容易導致氣機阻滯,造成胸脅苦滿,脘腹脹痛等症。薄荷的加入,可芳香化濕,行氣止痛,使藥物更能通暢氣機,解除疼痛。

通變大柴胡湯中加入知母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清熱瀉火,降逆止嘔:知母性寒,入肺、胃經,具有清熱瀉火、降逆止嘔的功效。本方症狀多為熱結於胸膈,氣機上逆,導致嘔吐、脅痛、腹脹等。知母能清熱瀉火,降逆止嘔,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。
  2. 滋陰潤燥,解毒利濕:知母兼具滋陰潤燥、解毒利濕的功效。本方中柴胡、黃芩等藥物辛燥,容易傷陰耗津。知母能滋陰潤燥,防止藥物過於燥烈,同時也能解毒利濕,幫助體內濕熱的排出。

總之,知母的加入,既能清熱瀉火,降逆止嘔,又可滋陰潤燥,解毒利濕,配合其他藥物,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。

通變大柴胡湯中加入大黃,主要原因如下:

  1. 瀉熱通便: 大黃性寒,味苦,入胃、大腸經,具有瀉熱通便、清熱解毒之效。柴胡、黃芩等藥物雖可清熱解鬱,但單用難以消除體內積熱,大黃的加入可助其通便瀉熱,使熱邪得以順利排出。
  2. 促進藥物吸收: 大黃能促進腸胃蠕動,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藥效。對於一些難以吸收的藥物,如柴胡、黃芩,大黃的加入可提高其療效。

主治功效


通變大柴胡湯主治功效分析

方劑組成與功效

通變大柴胡湯由柴胡、薄荷、知母、大黃四味藥組成。此方劑是在《傷寒論》大柴胡湯的基礎上進行變通,以適應治療溫病及表證不在少陽者。各藥的具體功效如下:

  • 柴胡:具有疏肝解鬱、和胃止痛之功,主要用於疏解少陽經的邪氣,使氣機舒暢。
  • 薄荷:具散風發熱、利咽消痰之效,可發散表邪,解表散熱。
  • 知母:具有滋陰降火、潤肺止咳之功,能清熱降火,滋陰潤燥,輔助清除體內熱邪。
  • 大黃:具有瀉下攻積、涼血退蒸之效,能通腑泄熱,瀉下腸胃積滯,使腑氣通暢。

治療原理分析

針對表證未罷,大便已實

通變大柴胡湯主要針對「傷寒溫病,表證未罷,大便已實」的病證。此病證的病機關鍵在於表邪未解,同時裏熱已盛,大便祕結。

張錫純認為,若表邪未解便遽然攻下,易導致表邪乘虛入裏,引起胸滿心下痞硬、結胸,或表邪下陷導致泄瀉不止。因此,在治療時既要考慮解表,又要兼顧攻下。

表裏雙解,防止邪氣內陷

  1. 解表與防邪內陷:方中薄荷、防風(傷寒證中以防風替代薄荷)可發散表邪,使表邪從外而解。同時,柴胡不僅能疏解少陽經之邪,更重要的是,它具有升提之性,能防止表邪內陷,避免邪氣向下侵襲。

  2. 清裏與通腑泄熱:知母清熱降火,協助清除內熱。大黃則瀉下攻積,使腸道積滯排出,腑氣得通,熱邪隨之而解。

  3. 升降協調:此方劑的精妙之處在於升降協調,一方面用柴胡升提,防止邪氣下陷;另一方面用大黃瀉下,疏通腑氣。如此,表裏同治,使邪氣得以由表而解,由裏而泄,病證遂愈。

與大柴胡湯的區別

《傷寒論》的大柴胡湯主要針對少陽經與陽明府同病。而通變大柴胡湯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,以適應溫病及表證不在少陽者。通過加入薄荷(或防風)等發散表邪的藥物,使之更能針對外感熱病初期,表證未解,裡證已實的複雜病況。

典型病案解析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中記載一則案例,一青年患傷寒六七日,出現頭疼、惡寒、心中發熱、咳吐黏涎、寒熱交作、眩暈等症狀,且大便五日未行,脈浮弦有力。此為典型的表邪未解,裏熱壅盛之證。

患者服用通變大柴胡湯加生石膏、芒硝後,大便通暢,上半身微見汗,諸病皆見輕,表明方劑有效解除了表證,疏通了裡熱。後患者雖餘熱未盡,但已轉為氣陰兩虛之象,故以白虎加人參湯加減治癒。

此案例充分說明,通變大柴胡湯既能解表,又能清裏,在治療表裏同病之證時,具有顯著的療效。

總結

通變大柴胡湯的治療原理在於表裏雙解,既能疏解表邪,又能通腑泄熱。通過柴胡、薄荷的發散與升提作用,防止表邪內陷;通過知母的清熱滋陰,以及大黃的瀉下攻積作用,清除體內熱邪。此方劑適用於傷寒溫病,表證未罷,大便已實之證,具有獨特的臨牀價值。

傳統服藥法


柴胡3錢,薄荷3錢,知母4錢,大黃4錢。
若治傷寒,以防風易薄荷。
傷寒一人,年二十餘,傷寒六七日,頭疼惡寒,心中發熱,咳吐粘涎,至暮尤寒熱交作,兼眩暈,心中之熱亦甚,其脈浮弦,重按有力,大便五日未行。投以此湯,加生石膏六錢、芒硝四錢,下大便二次,上半身微見汗,諸病皆見輕,惟心中猶覺發熱,脈象不若從前之浮弦,而重按仍有力,擬投以白虎加人參湯,恐當下後,易作滑瀉,遂以生山藥代粳米,連服兩劑而愈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本方不宜長期服用,以免傷及正氣。

相同名稱方劑


通變大柴胡湯, 出處:《衷中參西》卷五。 組成:柴胡3錢,薄荷3錢,知母4錢,大黃4錢。 主治:傷寒溫病,表證未罷,大便已實者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