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榆皮通滑泄熱煎中包含榆白皮,其原因主要有二:
- 清熱利濕,通利二便:榆白皮性寒,味甘,入肺、膀胱經,具有清熱利濕、通利二便的功效。對於因濕熱蘊結導致的發熱、口渴、小便不利、大便祕結等症狀,榆白皮能起到清熱解毒、通暢水道的作用。
- 潤燥滑腸:榆白皮還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,能緩解因燥熱引起的便祕、口乾舌燥等症狀。在方劑中,榆白皮與其他清熱解毒、通利二便的藥物配合,可起到協同作用,使治療效果更佳。
榆皮通滑泄熱煎中加入冬葵子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:
- 潤腸通便,利水消腫:冬葵子性寒,味甘,入膀胱經,具有潤腸通便、利水消腫之效。榆皮通滑泄熱煎旨在通利水道,泄熱解毒,而冬葵子可助其潤腸通便,利水消腫,促進排泄,達到清熱解毒、通利水道之功效。
- 緩解藥性,增強療效:榆皮性寒,味苦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之效,但其性偏寒,易損傷脾胃。冬葵子性寒,味甘,可緩解榆皮的寒性,減少對脾胃的損傷,同時又能增強榆皮的利水消腫之效,使藥效更為顯著。
榆皮通滑泄熱煎方中加入車前子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- 利水通淋: 車前子性寒,味甘,入膀胱經,具有利水通淋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方中榆皮、滑石等藥物也有利水通淋的作用,車前子的加入可增強利水通淋之效,有助於排出體內濕熱,改善小便不利、淋痛等症狀。
- 清熱解毒: 車前子亦可清熱解毒,與方中其他清熱藥物如黃芩、梔子等共同作用,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,達到清熱解毒、通利小便的目的。
總之,車前子在榆皮通滑泄熱煎方中發揮了利水通淋、清熱解毒的作用,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,達到更好的療效。
榆皮通滑泄熱煎方劑中包含滑石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- 滑石性滑利,利水通淋: 方中榆皮、通草等具利水消腫功效,而滑石則能加強利水通淋作用,促進體內濕熱排出。
- 滑石清熱解毒: 方中以榆皮清熱利濕,滑石亦具清熱解毒作用,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,更能有效清熱解毒,改善濕熱證候。
榆皮通滑泄熱煎中加入通草,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:
一、利水通淋:通草性味甘淡微寒,入肺、膀胱經,具有利水通淋、清熱解毒之功效。榆皮通滑泄熱煎以榆皮為君藥,清熱利濕,通草作為佐藥,可加強利水通淋之效,使藥力更為顯著。
二、引藥上行:通草能引藥上行,使榆皮的清熱利濕之效更易達到上焦,起到疏通氣機、宣肺止咳的作用,有助於緩解因熱邪壅肺引起的咳嗽、氣喘等症狀。
主治功效
榆皮通滑泄熱煎主治功效分析
組成與藥性
榆皮通滑泄熱煎由六味藥組成,分別為:榆白皮、冬葵子、車前子、滑石、通草、赤蜜。
- 榆白皮: 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止血之功效。
- 冬葵子: 具有利尿消腫、清熱解毒之功效。
- 車前子: 具有利尿通淋、清熱明目之功效。
- 滑石: 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通淋之功效。
- 通草: 具有利水通淋、清熱解毒之功效。
- 赤蜜: 具有潤燥、緩急止痛之功效,並有調和藥性之作用。
綜觀全方,諸藥皆偏於寒涼,具有清熱利濕、通利小便之功。
主治病證
此方主要針對以下病證:
- 腎熱,應胞囊澀熱: 胞囊即指膀胱,此處是指膀胱有熱,導致澀痛難忍。
- 小便黃赤,苦痛不通: 小便顏色黃赤,表示體內有熱;苦痛不通,則表示排尿困難,小便不利,兼有疼痛感。
- 婦人難產: 古代醫家認為此方亦可用於婦人難產,其治療機理可能是通過利水通淋,以協助胎兒順利娩出。
治療原理
榆皮通滑泄熱煎的治療原理是基於中醫「熱者寒之」、「濕者利之」的原則,針對體內熱邪及濕邪所致的病證而設。
- 清熱解毒: 方中榆白皮、冬葵子、滑石、通草均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,可清除體內熱邪,緩解因熱邪引起的諸多不適,如小便黃赤、澀痛等。
- 利水通淋: 車前子、冬葵子、滑石、通草皆具有利水通淋之功,可促使體內濕邪從小便排出,通利水道,改善小便不通、澀痛等症狀。
- 潤燥緩急: 加入赤蜜,可緩和諸藥之寒涼之性,且能滋潤燥結,緩解疼痛。
綜上所述,榆皮通滑泄熱煎通過清熱解毒、利水通淋之法,使體內熱邪得除,濕邪得解,小便得以順暢,從而達到治療腎熱、膀胱澀痛、小便黃赤不利之效。對於婦人難產,則可能是藉由利水通淋,協助胎兒娩出。此方配伍合理,針對性強,故能取得良好療效。
傳統服藥法
榆白皮1升,葵子1升,車前子5升,赤蜜1升,滑石3兩,通草3兩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三斗,煮取7升,去滓下蜜,更煎取3升,分三服。婦人難產亦同此方。
榆皮散(《聖惠》卷五十八)、榆皮湯(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五)。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榆皮通滑泄熱煎, 出處:《千金》卷二十。 組成:榆白皮1升,葵子1升,車前子5升,赤蜜1升,滑石3兩,通草3兩。 主治:腎熱,應胞囊澀熱,小便黃赤,苦不通;及婦人難産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