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催漿方
CUI JIANG FANG | 更多圖表
出處典籍:《易簡方便醫書》卷五
熱性指數
6
寒性指數
0
熱/寒比例
極熱 (6.00)複方歸經比例
脾經 25%
肺經 25%
三焦經 12%
腎經 12%
大腸經 12%
心經 12%
脾經
肺經
三焦經
腎經
大腸經
心經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方劑組成解釋
催漿方中加入黃耆,主要是因為黃耆具有以下兩點功效:
- 補氣固表: 黃耆性溫,味甘,入脾、肺經,具有補氣固表、託毒生肌的功效。催漿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等引起的消化不良,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,增強其消化功能,從而促進食物消化吸收,改善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- 增強免疫: 黃耆還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,能提高機體抵抗力,預防感染。催漿方中加入黃耆,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,加速疾病恢復。
總而言之,黃耆在催漿方中,發揮著補氣固表、增強免疫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,促進疾病康復。
催漿方中加入黨參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補氣健脾,增強脾胃運化功能: 黨參性溫味甘,入脾肺經,具有補中益氣、健脾益胃的功效。脾胃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若脾胃虛弱,則運化失常,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,導致氣血不足,進而影響整體健康。催漿方中加入黨參,有助於補益脾胃,增強其運化功能,促進消化吸收,提高藥物療效。
- 扶正固本,增強機體抵抗力: 黨參能補氣益血,增強機體免疫力。催漿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疾病,而黨參可以補益氣血,增強機體抵抗力,有利於疾病的康復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:
「催漿方」主治「痘症起脹時」,即天花(或類似痘疹)病程中,痘疹已發但膿漿未充的階段。古人認為「漿足則毒化」,膿漿充盈有助排出毒邪,促進病情向癒。此方旨在透過溫補氣血,推動膿漿生成,使痘疹順利成熟,避免因氣虛導致「灌漿不足」而引發險症。
組成與治療原理:
鴿子:
- 性味甘平,古代視為滋補血肉之品,能「補精益氣」(《本草綱目》),其血肉有情之質可助生髮膿漿,為「以形補形」思維的體現。
- 蒸製後取其「溫潤滋養」之效,配合補氣藥,共奏托毒外透之功。
黃耆(黃芪):
- 甘溫益氣,為「瘡家聖藥」,能昇陽托毒,促使痘疹毒邪外透。其補氣之力可推動氣血充盈痘窠,助膿漿化生。
白黨參:
- 補中益氣,生津養血,與黃耆相須為用,加強補益脾肺之效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肺主皮毛,二者氣足則痘疹膿漿得以充灌。
邏輯推理與配伍特點:
- 氣血雙補以催漿:痘疹膿漿的生成依賴氣血充足,方中鴿子血肉補形,黃耆、黨參補氣,符合「氣能生血,血能載氣」之理,氣血旺則漿自生。
- 蒸製法增強藥效:蒸一炷香(約半小時)使鴿肉與藥材氣味相融,精華留於湯汁,易於吸收,溫補而不燥烈,適合痘疹虛弱階段。
總結:此方體現「補托法」思路,透過補益氣血間接達到「催漿」目的,適用於氣血偏虛、膿漿遲滯的痘症患者。其作用關鍵在於調動人體氣化功能,促使毒邪從內透發,而非直接清熱解毒,反映中醫「扶正祛邪」的核心觀念。
傳統服藥法
鴿子1只(去毛足,剖開,入黃耆、白黨參)。
上蒸一炷香久為度,服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同名稱方劑
催漿方, 出處:《易簡方便醫書》卷五。 組成:鴿子1隻(去毛足,剖開,入黃耆、白黨參)。 主治:痘症起脹時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