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川升麻揩齒散中包含升麻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: 升麻性寒,味苦,入肺、胃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牙齦腫痛、口臭等症狀多由熱毒所致,升麻可以清熱解毒,消炎止痛,緩解牙齦腫痛。
- 升散藥力,直達病所: 升麻入肺經,具有升散之性,可以將藥力引導至口腔,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,提高藥效。
總之,川升麻揩齒散中使用升麻,是基於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以及升散藥力直達病所的特點,以達到治療口腔疾病的功效。
川升麻揩齒散中加入白附子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1. 驅風散寒,消腫止痛:白附子性溫,具有祛風散寒、消腫止痛之效,可有效緩解因風寒侵襲所致的牙齦腫痛、牙齒鬆動等症狀,與川升麻、升麻等藥材共同發揮驅散寒邪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2. 解毒消炎:白附子亦具解毒消炎之效,可有效抑制牙齦炎症,緩解牙痛。同時,與川升麻等藥材協同作用,增強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效果,從而達到治療牙病的目的。
川升麻揩齒散中包含密陀僧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: 密陀僧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可有效抑制口腔內炎症,緩解牙齦腫痛、口臭等症狀。
- 收斂生肌,止血止癢: 密陀僧亦有收斂生肌、止血止癢的功效,能促進口腔黏膜癒合,減輕牙齦出血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症狀。
因此,川升麻揩齒散中加入密陀僧,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、收斂生肌的功效,達到治療口腔炎症、改善口腔健康的目的。
川升麻揩齒散中包含露蜂房,主要原因如下:
- 清熱解毒:露蜂房性寒,味甘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可有效抑制口腔炎症,緩解牙齦腫痛、口臭等症狀。
- 收斂止血:露蜂房富含蛋白質和多種活性成分,能收斂口腔黏膜,止血止痛,對於牙齦出血、牙周炎等病症有良好療效。
因此,川升麻揩齒散加入露蜂房,可增強其清熱解毒、收斂止血的功效,進一步提高方劑治療口腔疾病的療效。
川升麻揩齒散中加入槐枝,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:
- 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: 槐枝性寒,味苦,入肝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對於牙齦腫痛、牙周炎等症狀,可以起到清熱消炎、緩解疼痛的作用。
- 收斂止血,固齒護齦: 槐枝能收斂止血,對於牙齦出血、牙周炎引起的牙齦鬆動等問題,可以起到收斂固齒、保護牙齦的作用。
因此,川升麻揩齒散中加入槐枝,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,以及收斂止血、固齒護齦的功效,對於治療牙齦腫痛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起到輔助作用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川升麻揩齒散方劑分析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主治「牙齒歷蠹,齒根黯黑」,意指牙齒表面腐蝕、蛀蝕(歷蠹),兼有齒根顏色晦暗發黑的現象。古代認為此類病症與風熱上攻、濕毒結聚或腎虛火炎有關,導致牙齒失養、垢穢沉積。方中以外用法「揩齒」(塗擦牙齒)直接作用患處,清熱解毒、祛腐生新,兼能潔白固齒。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川升麻(半兩)
- 性味辛甘微寒,歸肺胃經,具清熱解毒、升散鬱火之效。
- 於此方中取其「解熱毒、宣透鬱滯」之功,針對齒齦腫痛或熱毒上炎導致的黯黑腐蝕。
白附子(炮裂,一分)
- 炮製後辛溫燥烈之性稍緩,善祛風痰、逐濕毒,兼能止痛。
- 外用可散結消腫,助川升麻宣散齒間風熱濕濁,改善蛀蝕。
密陀僧(一分)
- 為鉛礦物加工品,性鹹辛平,傳統外用能燥濕殺蟲、收斂防腐。
- 針對「黯黑」之症,推測其吸附垢穢、抑制腐敗的作用,類似現代抑菌防腐之效。
露蜂房(一分)
- 甘平有毒,入胃經,古代用以攻毒消腫、祛風止痛,尤善治牙疳蛀齒。
- 與密陀僧協同,增強祛腐殺蟲之力,清除齒間濕熱蟲蝕。
槐枝灰(半兩)
- 槐枝燒灰後具清熱涼血、止血斂瘡之效,且灰分質地細膩,可物理性摩擦除垢。
- 結合生地黃汁(滋陰涼血),緩和諸藥燥性,兼保護齒齦。
三、方劑配伍思路
此方以「清熱解毒」為主軸,佐以「祛風燥濕、殺蟲防腐」:
- 川升麻+白附子:一寒一溫,宣散上焦風熱濕毒。
- 密陀僧+露蜂房:強化殺蟲斂瘡,針對蛀蝕與黯黑腐敗。
- 槐枝灰+生地黃汁:調和藥性,兼顧潔齒與護齦。
全方外用力專,通過直接塗擦腐蝕及黯黑處,達到清熱祛腐、潔齒固龈之效,反映古代「外治潔齒」與「解毒療瘡」結合的辨治思路。
傳統服藥法
川升麻半兩,白附子1分(炮裂),密陀僧1分,露蜂房1分,槐枝灰半兩。
上為末,別入生地黃汁1合,拌令勻。
每用揩齒。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川升麻揩齒散, 出處: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 組成:川升麻半兩,白附子1分(炮裂),密陀僧1分,露蜂房1分,槐枝灰半兩。 主治:牙齒歷蠹,齒根黯黑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