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搐藥麻黃散中包含麻黃,其主要原因如下:
- 發汗解表:麻黃性溫,味辛,入肺經,具有發汗解表之效,可治療風寒表證所致的發熱、惡寒、鼻塞、頭痛等症狀。
- 宣肺平喘:麻黃亦能宣肺通竅,平喘止咳,可緩解因風寒襲肺引起的咳嗽、喘息、胸悶等症狀。
故麻黃在搐藥麻黃散中,發揮著解表散寒、宣肺平喘的作用,有助於治療風寒表證引起的相關症狀。
搐藥麻黃散中加入當歸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1. 補血活血,緩解痙攣: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、養血潤燥的功效,可以改善麻黃散辛溫發散可能造成的血虛津傷,同時,活血化瘀可改善肢體麻木、痙攣等症狀,使藥效更溫和,減少副作用。
2. 調和藥性,增強療效: 麻黃散性偏溫燥,容易傷陰耗氣。當歸性溫和,可以中和麻黃散的燥性,使其藥性更為平和,並能增強補氣活血之效,更有效地治療風寒表證兼見氣血不足、肢體麻木的患者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搐藥麻黃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載於《蘭室秘藏》,主治「內外障眼」,即泛指內障(如白內障、瞳神病變)與外障(如翳膜、赤腫、迎風流淚等)等眼部疾患。古法以「鼻內搐之」作為給藥途徑,通過鼻腔黏膜吸收藥性,上達目竅,屬「取嚏通竅」之特色療法。
二、組成與邏輯推理
藥物分析
- 麻黃(炒黑):
辛溫走竄,能「開鬼門」而宣通氣機。炒黑後減其發汗之性,轉為「通絡散結」之用,尤擅上行頭目。《本草備要》指其能「透竅」,推測可用於疏通目絡瘀滯。 - 當歸身:
甘溫質潤,補血活血。《本草綱目》謂其「和血」且「上行頭目」,可助麻黃通絡而不傷血,針對「血虛目竅失養」或「久病入絡」之病機。 - 麝香:
辛香烈性,能「通諸竅之不利」(《本草綱目》),為開閉散結要藥。其透達力極強,可引諸藥直達病所,破除目中痰瘀膠結。 - 乳香:
苦辛溫,活血定痛,《本草經疏》稱其「為風寒濕痹、血滯氣壅之要藥」,助麻黃、當歸消散目中瘀阻,兼緩眼痛。
- 麻黃(炒黑):
配伍思維
- 氣血並調:
麻黃辛溫通陽氣,當歸養血活陰血,一動一靜,契合「目受血而能視」之生理基礎,針對氣滯血瘀或血虛絡阻之目疾。 - 通竅逐邪:
麝香、乳香協同麻黃,形成「辛香走竄-活血散結-通絡開閉」之力,尤其鼻搐給藥,借「清陽出上竅」之理,使藥力直趨目系,破除翳障、痰瘀等實邪。 - 炒黑增效:
麻黃炒黑,既減燥性,又增強入血分、散結滯之效(類「血餘炭」之理),契合「久病入絡」「障翳膠結」之病理特徵。
- 氣血並調:
三、治療原理推論
此方透過「通陽活血、開竅散結」雙重路徑:
- 疏通目絡:麻黃、麝香開泄玄府,改善氣血壅滯;當歸、乳香活血化瘀,化解目中瘀血痰濕。
- 引藥上達:鼻搐法直接刺激嗅黏膜,激發陽明、太陽經氣上行(《靈樞》云「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」),強化藥效輸布。
- 標本兼顧:外障多因風熱痰瘀,內障常緣氣血失和,此方兼顧「通散外邪」與「調和內血」,故泛治內外障眼。
結語
搐藥麻黃散體現「通竅活血」之眼疾治法,以辛香透達為核心,結合氣血調和思維,符合古人「結者散之」「留者攻之」的治療策略,尤適用於邪實壅滯型目疾。
傳統服藥法
麻黃1兩,當歸身1錢。上為粗末,炒黑色,入麝香、乳香少許,共為細末。
含水,鼻內搐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同名稱方劑
搐藥麻黃散, 出處:《蘭室秘藏》卷上。 組成:麻黃1兩,當歸身1錢。 主治:內外障眼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