麝香丹

SHE XIANG DAN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2

寒性指數

20

熱/寒比例

極寒 (0.1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21%
心經 21%
肺經 14%
脾經 14%
心包經 7%
大腸經 7%
胃經 7%
小腸經 7%
肝經
心經
肺經
脾經
心包經
大腸經
胃經
小腸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麝香丹方劑中加入人參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補氣固脫: 麝香丹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脫陷,危急重症。人參性溫,味甘,入脾、肺、心經,具有大補元氣,固脫生津之效。與麝香配伍,可增強其回陽救逆之力,協同作用,使救治效果更加顯著。
  2. 調和藥性: 麝香性辛溫,氣味芳香,善於開竅醒神,但亦有耗氣之弊。人參性溫和,可緩和麝香的辛溫之性,防止其過於燥烈,同時滋補氣血,減輕麝香對人體的負擔,使藥性更加平和。

麝香丹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,其主要功效在於通絡止痛、開胸散結。方中包含胡黃連,其在整個方劑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。胡黃連性寒味苦,主要用於清熱解毒,尤其對於由於熱邪引起的各類病症有良好的效果。在麝香丹中,胡黃連的加入可以協助清除體內的熱毒,緩解因熱積而產生的疼痛及腫脹。

另外,胡黃連還能增強全方的效果,與其他成分如麝香、桃仁、赤芍等相輔相成,共同實現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在臨牀上,常見由於氣滯血瘀或熱毒內結所引起的胸悶、疼痛等症狀,這時候胡黃連的使用能夠有效改善病情,因此在麝香丹中選用胡黃連是考量到其清熱解毒功能,對整體療效的提升具有正面貢獻。這樣的組合不僅能夠針對症狀進行根本調理,還能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。

麝香丹方劑中包含鈎藤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平肝熄風: 鈎藤味苦甘,性平,入肝經,具有平肝熄風之效。麝香丹方劑主治熱病神昏、驚癇抽搐等症,鈎藤可有效抑制肝陽上亢,平息肝風,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。
  2. 通絡止痛: 鈎藤亦具通絡止痛之效,可改善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痛、眩暈等症狀。麝香丹方劑中常搭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,共同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疼痛。

麝香丹方中包含赤芍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活血化瘀:赤芍性苦寒,入肝經,具有涼血止血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麝香丹主治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等症,而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促進瘀血消散,減輕疼痛。
  2. 清熱解毒: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,可輔助麝香丹中其他藥材,共同起到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
赤芍在麝香丹中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,共同發揮藥效,達到治療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等症的效果。

主治功效


麝香丹主治功效分析

麝香丹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病症:

1. 小兒疾病

  • 小兒肺疳,皮毛枯燥,咳嗽上氣: 這是麝香丹最主要的功效之一。根據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》、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、《幼幼新書》等文獻記載,麝香丹可用於治療小兒肺疳,症狀包括皮毛枯燥、咳嗽、氣喘等。
  • 小兒羸瘦,腹大見青筋,及丁奚等病: 《幼幼新書》、《証治準繩‧幼科》等文獻指出,麝香丹可治療小兒羸瘦、腹部膨大且可見青筋,以及丁奚等病症,這些症狀可能與脾胃虛弱、營養不良有關。
  • 小兒不生肌膚,羸瘦骨熱,小便黃赤: 《聖濟總錄》記載麥門冬丸方主治此症,方中包含部分與麝香丹相同的藥物,暗示麝香丹也可能有類似功效。
  • 溫壯。小兒臟腑不調,內有伏熱,或挾宿寒,傷於胃氣,其胃不和,氣行壅澀,故蘊積體熱,令兒多睡。 這是《幼幼新書》中張渙對麝香丹主治的描述,指出該方劑適用於小兒臟腑功能失調,體內有伏熱或宿寒,損傷胃氣,導致胃氣不和、氣機壅滯、積熱內蘊,表現為嗜睡等症狀。

2. 成人疾病

  • 痰熱,咽膈不利,頭目昏痛: 根據《奇效良方》、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等文獻,麝香丹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導致的咽喉不利、頭目昏痛等症狀。
  • 風痰氣厥,頭痛目眩: 《本草簡要方》記載麝香丹砂丸可治療風痰氣厥引起的頭痛、眩暈。
  • 膀胱氣痛,及脅痛癲疝: 《本草簡要方》中另一方“麝香丹”可治療膀胱氣痛、脅痛以及癲疝等症。
  • 痃癖冷風兼疰氣,心腹痛不可忍: 《醫學入門》記載麝香丹可治療痃癖(腹中積塊)、冷風、疰氣(遊走性疼痛)導致的劇烈心腹疼痛。
  • 傳屍勞瘦骨蒸伏連殗殜,命在須臾,精神尚爽: 根據《聖濟總錄》記載,鉤藤湯方主治此症,方中包含部分與麝香丹相同的藥物,暗示麝香丹也可能有類似功效。
  • 心脾積熱,生重舌,及時行陰黃,丹石發動一切熱毒。 根據《聖濟總錄》記載,石膏煎方主治此症,方中包含部分與麝香丹相同的藥物,暗示麝香丹也可能有類似功效。
  • 痔瘻反花瘡等疾、瘡疽。浸淫廣大。焮赤黑爛成瘡: 根據《聖濟總錄》記載,乳香丸方主治此症,方中包含部分與麝香丹相同的藥物,暗示麝香丹也可能有類似功效。

治療原理分析

從提供的資料中,麝香丹的配方組成和功效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,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測:

  • 溫陽散寒,行氣活血: 麝香、木香、丁香等藥物具有溫陽散寒、行氣止痛的作用,可以改善氣機壅滯、寒邪凝滯導致的各種疼痛和不適。
  • 清熱解毒,化痰止咳: 丹砂、黃連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,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,緩解熱毒壅盛導致的症狀。鈎藤則具有平肝安神,鎮靜止痛,疏風解毒功效,對於熱毒引發的風症,有緩解作用。
  • 補益脾肺,強身健體: 人參、黃耆等藥物具有補益脾肺的作用,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,改善虛弱狀態。
  • 活血化瘀,消癥散結: 丹砂、乳香、沒藥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、消癥散結的作用,可以緩解癥瘕積聚、瘀血阻滯導致的各種病症。
  • 芳香開竅,醒神回蘇: 麝香、龍腦等藥物具有芳香開竅、醒神回蘇的作用,可以用於治療昏迷、神志不清等症狀。

綜上所述,麝香丹的治療原理可能是通過溫陽散寒、行氣活血、清熱解毒、補益脾肺、活血化瘀等多種途徑,達到調理臟腑功能、改善氣血運行、消除病邪的目的。但由於缺乏更詳細的藥理研究和臨牀試驗資料,這些推測仍需進一步驗證。

傳統服藥法


紫蘇子(炒)1分,五味子1分,半夏(洗7遍)半兩,胡黃連1兩,乾蟾(酥炙)1枚,麝香、蘆薈、朱砂。
上為末,棗肉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5-7粒,米飲送下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本方具有溫壯、清熱、解毒、通絡的功效,主治小兒臟腑不調,內有伏熱,或挾宿寒,傷於胃氣,其胃不和,氣行壅澀,故蘊積體熱,令兒多睡。但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,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小兒、年老體弱者慎用。

相關疾病


嗜眠症(嗜睡症)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經常疲勞想睡

相同名稱方劑


麝香丹, 出處:《幼幼新書》二十三引張渙方。 組成:紫蘇子(炒)1分,五味子1分,半夏(洗7遍)半兩,胡黃連1兩,乾蟾(酥炙)1枚,麝香、蘆薈、朱砂。 主治:小兒肺疳,皮毛枯燥,咳嗽上氣。

麝香丹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五。 組成:人參(去蘆頭)1分,胡黃連1分,鉤藤1分,赤芍藥1分。 主治:溫壯。小兒臟腑不調,內有伏熱,或挾宿寒,傷於胃氣,其胃不和,氣行壅澀,故蘊積體熱,令兒多睡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