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玉紅散中包含寒水石,主要源於其清熱利濕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寒水石性寒,味甘鹹,入肝、脾、腎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止瀉、涼血止血的作用。
在玉紅散中,寒水石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,共同發揮清熱利濕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以達到治療熱毒蘊結、濕熱下注、血熱妄行等病症的效果。
玉紅散中含有輕粉,其原因如下:
- 清熱解毒: 輕粉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之效,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,如疔瘡、癰腫、丹毒等。玉紅散中加入輕粉,可加強其清熱解毒之力,更有效地清除熱毒,促進傷口癒合。
- 燥濕止癢: 輕粉亦有燥濕止癢之功,可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,如濕疹、皮炎等。玉紅散中加入輕粉,可有效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瘙癢症狀,改善皮膚狀況。
主治功效
玉紅散主治功效分析
玉紅散,作為一款傳統外用中藥方劑,其組成主要包含寒水石和輕粉,部分方劑亦加入國丹。從古籍文獻的記載來看,玉紅散的主治功效多元,主要針對瘡瘍腫痛、痔瘡等外證,其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清熱解毒、拔毒生肌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等方面。
一、 針對疔瘡的治療作用
《祕傳外科方》以及《良朋彙集經驗神方》中均有提到玉紅散在治療疔瘡方面的應用。文獻記載,若疔瘡在接受蟾酥、桃紅散等藥物治療後,出現瘡口疼痛難忍的情況,此乃藥物發揮作用的正常現象,並非疔毒加重。此時,玉紅散能有效緩解此類疼痛。《祕傳外科方》更明確指出,使用玉紅散,可解蟾酥、桃紅散的毒性,並促進其散血化瘀的作用。由此可見,玉紅散在此應用中,主要扮演解毒消炎、緩解疼痛的角色,為疔瘡的痊癒創造良好的環境。
二、 對於其他瘡瘍的應用
除了疔瘡,玉紅散亦被廣泛應用於其他瘡瘍的治療。《良朋彙集經驗神方》提到,玉紅散可摻於爛口處,並搭配蔥湯清洗,以促進瘡瘍的癒合。《外科大成》中則稱玉紅散能「去漏腐肉」,顯示其具有清除腐肉、促進創面生肌的功效。這些文獻均體現了玉紅散在多種瘡瘍方面的治療價值。
三、 對於痔瘡的治療作用
《外科大成》和《古今醫統大全》均有提及玉紅散可用於治療痔瘡。其中,《外科大成》認為玉紅散可以「點痔」,《古今醫統大全》則更詳細地描述了玉紅散的應用方法:將藥末敷於痔瘡患處,若痔瘡乾燥,則用津液調和後塗敷;若痔瘡濕潤,則直接敷上藥粉。這表明玉紅散對於痔瘡的治療,無論是乾性或濕性,皆有良好的療效。
四、 對於口瘡的應用
《醫方集宜》中,將玉紅散列入口瘡的治療方劑中,表明其具有治療口瘡的功效。口瘡往往因脾胃積熱所致,而玉紅散中的寒水石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,能夠改善口瘡的症狀。
五、 分析治療原理
綜合來看,玉紅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:
- 清熱解毒:寒水石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能有效清除體內的熱毒,抑制炎症反應,為瘡瘍的癒合創造有利條件。
- 拔毒生肌:輕粉具有拔毒生肌的作用,能將積聚於瘡瘍局部的毒邪拔出,同時促進新組織的生長,加速創面的修復。
- 活血化瘀:從文獻中對於玉紅散搭配其他藥物,以散血化瘀的描述來看,玉紅散本身可能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,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,有利於病變的恢復。
- 消腫止痛:玉紅散通過清熱解毒、拔毒生肌、活血化瘀等多重作用,能有效減輕瘡瘍的腫脹和疼痛,改善患者的症狀。
總結
玉紅散作為一款傳統外用方劑,以其清熱解毒、拔毒生肌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廣泛應用於疔瘡、其他瘡瘍、痔瘡以及口瘡等疾病的治療。其作用機制主要通過藥物的綜合作用,改善局部微循環,清除毒邪,促進組織修復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由於玉紅散為外用藥,使用時宜注意局部清潔,並根據病情酌情使用。
傳統服藥法
靈藥1錢,雄黃1錢,白丁香1錢,蟾酥5分,乳香5分,沒藥5分。
去漏腐肉,亦可點痔。
上為細末,瓷罐收,任用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同名稱方劑
玉紅散, 出處:《秘傳外科方》。 組成:寒水石1兩(煅),輕粉少許,國丹少許。 主治:疔瘡。
玉紅散, 出處:《袖珍》卷三。 組成:白礬2兩,朱砂4錢,硇砂2兩(先燒硇砂在鍋內,次用白礬末在上枯,煙盡爲度)。 主治:諸痔。
玉紅散, 出處: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 組成: 玉紅散(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)出處: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組成:靈藥1錢,雄黃1錢,白丁香1錢,蟾酥5分,乳香5分,沒藥5分。主治:去漏腐肉,亦可點痔。 。 主治:去漏腐肉,亦可點痔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