凍瘡藥水

凍瘡藥水

DONG CHUANG YAO SHUI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30

寒性指數

4

熱/寒比例

極熱 (7.50)

複方歸經比例

心經 50%
肝經 25%
脾經 25%
心經
肝經
脾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凍瘡藥水中添加樟腦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:

  1. 溫通經絡,活血化瘀:樟腦性溫,具有溫通經絡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末梢血液循環障礙,有助於緩解凍瘡引起的局部組織損傷和疼痛。
  2. 止癢消腫:樟腦具有止癢消腫的功效,能有效緩解凍瘡引起的瘙癢、紅腫等症狀,使患處得到舒緩和修復。

因此,樟腦在凍瘡藥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,幫助改善凍瘡症狀,促進傷口癒合。

凍瘡藥水中加入紅花,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的功效。紅花性溫,味辛,歸心、肝經,具有活血通經、散瘀止痛的功效。凍瘡的發病機理主要是由於寒冷刺激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,出現組織缺血、壞死。紅花能夠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,從而起到緩解凍瘡疼痛、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。此外,紅花還能消腫止痛,對於凍瘡引起的局部紅腫、疼痛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。因此,凍瘡藥水中加入紅花,可以有效地改善凍瘡症狀,促進康復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此方劑「凍瘡藥水」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如下: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
此方主治「凍瘡癢痛,硬結未潰」,即因寒邪凝滯、氣血不暢所致之局部皮膚凍傷,表現為腫脹、僵硬、搔癢或疼痛,尚未破潰化膿者。其作用機理側重於溫通散寒、活血化瘀,以緩解凍瘡引發的氣血凝滯與局部組織損傷。
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  1. 樟腦(1兩)

    • 性味功效:辛、熱,有毒,歸心、脾經。傳統用於散寒止痛、開竅辟穢,外用能刺激皮膚、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緩解凍瘡之僵硬與疼痛。
    • 作用原理:其揮發性成分可穿透皮膚,產生溫熱感,擴張毛細血管,改善微循環,兼有輕微麻醉作用以止癢止痛。
  2. 紅花(1兩)

    • 性味功效:辛、溫,歸心、肝經。擅長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,古代多用于血瘀證。
    • 作用原理:紅花含紅花苷等成分,能抑制血小板聚集,改善局部血流淤滯,消散凍瘡硬結,與樟腦搭配可增強溫通化瘀之效。
  3. 酒精(1磅,作為溶媒)

    • 輔助功能:酒精能萃取紅花有效成分,溶解樟腦,並具揮發性,助藥力滲透;其輕微刺激性能促進皮膚發熱,輔助活血散寒。

三、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

此方以「溫通散寒、活血化瘀」為核心:

  • 樟腦+酒精:共奏辛散溫通之效,快速刺激患處氣血運行,緩解寒凝血瘀。
  • 紅花+酒精:酒精提取紅花活血成分,直達病所,改善凍瘡硬結;紅花亦能制約樟腦過燥之性。
  • 外用揉擦:通過物理摩擦增強藥效吸收,進一步活化局部經絡,達到「溫則通,活則散」的效果。

總括而言,此方劑通過辛溫透散、活血通絡,針對凍瘡初期的寒凝與血瘀病機,從外治途徑直接改善症狀,體現中醫「寒者溫之」「瘀者行之」的治療原則。

傳統服藥法


樟腦1兩,紅花1兩,酒精1磅。
先將紅花用酒精浸,濾去紅花,加樟腦於酒精內使其溶開,用一兩裝玻璃瓶裝之,密封瓶口。
先將患處用溫水洗淨,以少許塗患處,塗時應多加揉擦,使局部皮膚發暖,1日數次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同名稱方劑


凍瘡藥水, 出處: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南京方)。 組成:樟腦1兩,紅花1兩,酒精1磅。 主治:凍瘡癢痛,硬結未潰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