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灰丸

十灰丸

SHI HUI WAN | 更多圖表

出處典籍:《濟生》卷六

熱性指數

15

寒性指數

11

熱/寒比例

偏熱 (1.36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26%
脾經 26%
胃經 13%
腎經 13%
心經 13%
心包經 6%
肝經
脾經
胃經
腎經
心經
心包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十灰丸中包含艾葉,主要源於其溫熱散寒、止血止痛之效。

艾葉性溫,味苦辛,入肝、脾經,具有溫經散寒、止血止痛之功效。其溫熱之力可驅散寒邪,止痛之效可緩解寒凝所致的疼痛。十灰丸主治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、腹痛、崩漏等症,而艾葉的溫熱散寒、止血止痛之效恰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,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,達到治療目的。

十灰丸方劑中加入蓮藕,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清熱解毒: 蓮藕性寒,味甘,入心、脾經,具有清熱涼血、解毒生津的功效,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,如口渴、咽痛、便祕等。
  2. 健脾開胃: 蓮藕富含澱粉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營養成分,具有健脾開胃、增進食慾的功效,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、乏力等症狀。

因此,十灰丸中加入蓮藕,可發揮其清熱解毒、健脾開胃的功效,進一步增強藥效,達到更好的療效。

十灰丸中包含蓮房,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:

  1. 清熱利濕: 蓮房味苦性寒,善於清泄心火,利濕化熱,對於熱毒蘊結、濕熱內盛所致的口舌生瘡、牙齦腫痛、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。
  2. 止血涼血: 蓮房入血分,具有涼血止血之效,對於熱毒蘊結導致的鼻衄、咯血、吐血等出血症狀,可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。

因此,十灰丸中加入蓮房,可起到清熱利濕、止血涼血的功效,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,達到治療目的。

十灰丸方劑中加入血餘炭,主要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:

  1. 止血收斂: 血餘炭源自動物血,經煅燒製成,具有收斂止血之效。對於十灰丸所治的腸風下血、痔瘡出血等症,血餘炭能幫助止血,減少出血量,緩解病情。
  2. 清熱解毒: 血餘炭性寒,入肝經,具清熱解毒之功效。對於十灰丸所治的腸風下血,常伴有濕熱內蘊,血餘炭可清熱解毒,消除腸道炎症,輔助止血。

因此,血餘炭在十灰丸方劑中,發揮止血收斂、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,有助於治療腸風下血、痔瘡出血等病症。

十灰丸方劑中加入蒲黃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• 利尿通淋: 蒲黃性味甘平,入膀胱經,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。十灰丸主治小便不利、淋瀝澀痛等症,蒲黃有助於促進尿液排出,緩解排尿不暢。
  • 止血化瘀: 蒲黃亦有止血化瘀的作用。十灰丸中常配伍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,蒲黃可協同其他藥物,達到止血消腫、改善血液循環的目的,進一步緩解小便不利、疼痛等症狀。

總之,蒲黃的加入不僅有助於促進利尿,更能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血化瘀的功效,是十灰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十灰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

此方主治「崩中,下血不止」,即婦女崩漏或各種出血證,表現為陰道異常大量出血,或非經期持續滲血,甚者氣隨血脱。古代醫家以「十灰」收斂止血,針對急症出血,快速固攝血脈,避免氣血兩傷。
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  1. 炭藥共性:澀血固脫
    全方十味皆煅燒成灰,中醫理論認為「血見黑則止」,炭藥性澀,能增強吸附收斂之力,直接作用於出血病灶,形成物理性止血層。

  2. 藥材來源分類與協同作用

    • 植物纖維類(綿灰、棕櫚灰、赤松皮灰、蒲黃灰):質地疏鬆多孔,吸附力強,尤善固澀經脈離經之血。
    • 動物蛋白類(油髮灰):髮為血之餘,煅炭後膠質黏滯,可修復損傷血絡,適合久漏傷陰者。
    • 化瘀止血類(藕節灰、蓮蓬灰):既止且散,防血止留瘀,適用於崩漏兼血瘀者(如血色暗紫夾塊)。
    • 溫經類(艾葉灰、馬尾灰):性溫能通,防過澀致寒凝,適合虛寒性崩中。
  3. 輔料配伍增強藥效
    以醋煮糯米糊為丸,醋性酸收,助炭藥斂血;糯米甘緩補中,護胃氣防涼遏。米飲送服,取其温和健脾之功,扶正以攝血。

推論與延伸應用
此方設計體現「急則治標」思想,以炭藥群迅速止血為主,然須辨證搭配補氣、溫經或養血之劑(如歸脾湯、膠艾湯)以治本。若出血色鮮紅質稠,屬血熱者,可佐生地、黃芩;若血色淡稀,屬氣虛不攝,宜加人參、黃耆。

附註
古人用「十灰」多針對驟然血崩,現代臨床可參考運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、產後出血等,然須嚴格區分證型,非所有出血皆適用。

傳統服藥法


綿灰、黃絹灰、艾葉灰、馬尾灰、藕節灰、蓮蓬灰、油發灰、赤松皮灰、棕櫚灰、蒲黃灰各等分。
上為細末,用醋煮糯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0丸,加至10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十灰丸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孕婦慎用。

相關疾病


子宮崩漏胃腸出血月經淋漓不止

相同名稱方劑


十灰丸, 出處:《濟生》卷六。 組成:綿灰、黃絹灰、艾葉灰、馬尾灰、藕節灰、蓮蓬灰、油發灰、赤松皮灰、棕櫚灰、蒲黃灰各等分。 主治:崩中,下血不止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