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灰散

五灰散

WU HUI SAN | 更多圖表

出處典籍:《回春》卷三

熱性指數

13

寒性指數

13

熱/寒比例

中性 (1.0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31%
心經 15%
胃經 15%
脾經 10%
肺經 10%
心包經 5%
三焦經 5%
腎經 5%
肝經
心經
胃經
脾經
肺經
心包經
三焦經
腎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五灰散中包含蓮房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1. 清熱利濕: 蓮房性味甘平,入心、脾經,具有清熱利溼、止血生肌的功效。五灰散作爲治療溼熱蘊結、小便不利、口渴煩躁、舌苔黃膩等症的方劑,蓮房的清熱利溼之性,可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,達到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的療效。

2. 止血生肌: 蓮房亦具止血生肌之效。五灰散中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、溼疹等皮膚病,蓮房的止血生肌作用可以加速傷口癒合,並緩解炎症反應。

五灰散方劑中使用血餘炭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: 血餘炭為血竭炭化而成,性寒,入心、肝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之效。其能清熱涼血,散瘀止痛,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瘡瘍腫毒、跌打損傷、外傷出血等症。
  2. 收斂止血,生肌斂瘡: 血餘炭炭化後具有收斂止血、生肌斂瘡的功效。它能促進傷口癒合,加速組織再生,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、燒傷、燙傷、潰瘍等症。

總而言之,五灰散中使用血餘炭,主要利用其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收斂止血、生肌斂瘡等功效,以達到治療熱毒血瘀、外傷出血、瘡瘍腫毒等症的效果。

五灰散中包含百草霜,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清熱解毒: 百草霜為多種草本植物燃燒後的灰燼,性寒,味苦,具有清熱解毒之效。五灰散中多為清熱解毒之藥,百草霜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之力,用於治療熱毒蘊結之症。
  2. 收斂止血: 百草霜亦具收斂止血之效,可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。五灰散中亦常加入止血藥物,百草霜的加入可加強止血作用,使治療更為全面。

五灰散中加入梔子,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的功效。梔子性寒,味苦,入心、肺、胃經,可清熱解毒,降火消炎,對於熱毒熾盛、心火亢盛所致的各種症狀,如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、牙齦腫痛、目赤腫痛等,都有很好的療效。

此外,梔子還有涼血止血的作用,可以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出血,如吐血、衄血、尿血等。因此,在五灰散中加入梔子,可以起到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、消炎止痛的作用,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。

五灰散中加入蒲黃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利尿通淋:蒲黃性味甘平,入膀胱經,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。五灰散中常與其他利尿藥物配合,如滑石、車前子等,共同發揮利尿消腫、通利水道的作用。
  2. 止血生肌:蒲黃亦具止血生肌之效。五灰散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,導致小便不利、尿道灼痛等症狀,蒲黃可輔助止血,緩解尿道炎症,促進傷口癒合。

總而言之,蒲黃在五灰散中既能利尿通淋,又能止血生肌,可有效改善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症狀。

五灰散中含有血竭,主要原因如下:

  1. 活血化瘀:血竭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生肌的功效,能促進血液循環,清除瘀血,對於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。五灰散以活血止痛為主要功效,而血竭的加入正好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。
  2. 促進癒合:血竭還具有生肌止血的作用,能促進傷口癒合,對於外傷出血、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。五灰散中加入血竭,不僅能止痛消腫,更能促進傷口癒合,提高治療效果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五灰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此方主要用於「血不止成崩」及「一切失血」,即泛指嚴重的出血症狀,尤其婦科崩漏(非經期大量出血或經血暴下不止),以及各種非外傷性內出血病症。古代醫家以「灰藥」止血為特色,透過燒炭存性的炮製法,增強其收澀止血之效,適用於血熱妄行或虛損不固的出血證。


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

  1. 藥物配伍分析

    • 鱉甲:味鹹性寒,傳統用於滋陰潛陽,燒炭後轉為收斂,兼具止血與散瘀雙重作用,針對陰虛血熱之出血。
    • 蝟皮(或麝香):蝟皮苦澀,燒炭後強化止血效果,善治腸風下血;若替換為麝香,則取其活血散結之力,防止血留瘀。
    • 豬左懸蹄甲:古代認為其性收澀,燒炭後專用於崩漏、痔血,屬「以形治形」思維(蹄甲走下部,對應下焦出血)。
    • 蜂房:祛風攻毒,燒炭後減毒性,轉為止血消腫,尤擅瘡瘍出血。
    • 蛇蛻:性走竄,燒炭後緩其辛散,轉為止血化濕,適合兼夾風濕之出血。
  2. 炮製與劑型設計

    • 燒存性:藥物炒炭後保留藥性,炭藥本身可吸附止血,並透過高溫改變藥性,使原本活血或散結之品轉為收澀。
    • 並花水/粥飲送服:並花水可能清熱(如菊花或蓮花煎水),粥飲護胃,防炭藥傷中焦。
  3. 治療原理推論

    • 協同止血:五藥皆燒炭,共性為收澀止血,覆蓋不同病位(如鱉甲主下焦陰傷,蜂房主瘡瘍)。
    • 兼顧病因:除單純止血外,鱉甲潛陽防血熱,蝟皮/麝香調氣血防瘀滯,體現「止血不留瘀」思路。
    • 內外並治:內服配合外敷,顯示此方用於出血兼有瘡瘍(如痔瘡出血、潰瘍性出血)的可能性。

總結:五灰散通過「炭藥止血」主軸,結合動物藥的走竄特性,既止其標(血出不止),又調其本(血熱或氣滯),反映古代對出血證「急則治標」與兼顧病機的用藥智慧。

傳統服藥法


鱉甲、蝟皮、豬左懸蹄甲、蜂房、蛇蛻各等分(一方有麝香,無蝟皮)。上燒存性,為末。
並花水調2錢,空心、臨臥各1服,粥飲調下。5劑不愈,更服。1方亦以敷瘡上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本方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,因此孕婦慎用。

相關疾病


陰道炎肺結核白帶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(子宮頸癌)子宮頸炎月經淋漓不止

相同名稱方劑


五灰散, 出處:《回春》卷三。 組成:蓮蓬殼、黃絹、血餘、百草霜、棕皮(各燒灰)、山梔(炒黑)、蒲黃(炒黑)、墨、血竭。 主治:血不止成崩。一切失血。

五灰散, 出處: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 組成:蜈蚣、穿山甲、生鹿角、血管鵝毛、血餘等分(各煅存性)。 主治:托毒排膿。主治:陰虛濕熱下注,臟毒腫痛,生於肛門內者。

五灰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五引《肘後方》。 組成:鱉甲、猬皮、豬左懸蹄甲、蜂房、蛇蛻各等分(一方有麝香,無猬皮)。 主治:五痔,不問內外、牝牡、寒溫、勞濕,悉主之。

五灰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一。 組成:艾灰、礬灰、蓮蓬灰、牡蠣灰、海螵蛸(燒焦)。 主治:崩中帶下。或因月候未止,而有觸傷;或産後早起,久懸廁上,爲風所傷,各隨五臟而爲五色:白如涕,赤如血,黃如爛瓜,青如藍汁,黑如衃血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