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止吐血散

立止吐血散

LI ZHI TU XUE SAN | 更多圖表

出處典籍:《吉人集驗方》

熱性指數

6

寒性指數

16

熱/寒比例

(0.38)

複方歸經比例

心經 20%
胃經 20%
脾經 20%
肝經 18%
心包經 9%
腎經 9%
心經
胃經
脾經
肝經
心包經
腎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立止吐血散中包含蓮藕,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止血生津:蓮藕性寒,入心、脾經,有清熱涼血、止血生津之效。對於因熱燥傷肺、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,蓮藕可清熱涼血,止血止渴,緩解吐血癥狀。
  2. 健脾益氣:蓮藕富含澱粉、蛋白質、維生素等營養物質,可健脾益氣,增強機體免疫力,有助於恢復體力,促進傷口癒合。

總之,蓮藕在立止吐血散中發揮清熱涼血、止血生津、健脾益氣的功效,有助於緩解吐血癥狀,促進患者恢復健康。

立止吐血散中加入蒲黃,主要是基於其止血功效。

蒲黃性味甘平,入肝、脾經,具有涼血止血、利尿通淋之效。其止血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:

  • 涼血止血:蒲黃具有清熱涼血之效,可用於治療熱邪灼傷血絡所致的吐血。
  • 活血化瘀:蒲黃亦能活血化瘀,改善血液循環,有助於止血。

因此,在立止吐血散中加入蒲黃,可以起到清熱涼血、活血化瘀、止血的效果,幫助治療因熱邪灼傷血絡或血瘀所致的吐血癥狀。

立止吐血散中加入血餘炭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作用:

  1. 止血功效: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煅燒後的炭,具有收斂止血之效。其性寒,能涼血止血,對於因熱毒上攻、肺絡損傷所致的吐血,具有較好的止血作用。
  2. 化瘀止痛: 血餘炭亦能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。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吐血,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
因此,立止吐血散中加入血餘炭,可謂是針對吐血癥狀的多方面原因,發揮止血、化瘀、止痛的綜合功效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【傳統古代功效主治】 《立止吐血散》主治「吐血」,其功效聚焦於急斂血溢、化瘀止血。吐血之症,多因熱傷脈絡、氣逆血瘀或虛損不固所致。此方以炭藥為核心,取「血見黑則止」之理,通過收澀止血兼消瘀滯,迅速遏止上部出血。

【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】

  1. 藕節炭(1兩)

    • 藕節生用本具止血散瘀之效,制炭後收澀力倍增,專入血分。其性平而偏澀,既能斂創傷之血溢,又能疏通瘀滯以防留邪,符合「止中有行」的止血原則。
  2. 蒲黃炭(5錢)

    • 蒲黃生用活血利尿,炒炭後專攻止血(尤擅吐血、衄血)。其微辛之性可輕宣瘀熱,炭化後存其通利之性,使止血不留瘀。與藕節炭相配,一斂一散,調節血行。
  3. 血余炭(5錢)

    • 人髮煅炭而成,效專力猛。《醫學入門》謂其「止血消瘀,利水道」。其性苦溫,善走肝腎,既能收斂外溢之血,又可溫通血脈,兼顧標本(止血兼扶陽)。

配伍特點

  • 全方皆炭,強化止血:三藥皆經炭化,共奏「黑以制紅」之效。炭藥質輕,上行力專,直達上焦血溢之所,契合「急則治標」之需。
  • 動靜結合,防瘀為患:雖以止血為先,但蒲炭、血余炭暗含流通之性,藕節炭亦具化瘀基礎,避免過澀致瘀,體現「止血需防瘀」的辨證思維。

治療原理推演
此方適用於血熱妄行或氣逆血瘀所致的急性吐血。三藥協同:

  1. 物理收斂:炭藥粗糙表面吸附創面,形成保護層。
  2. 藥性協同:藕節炭固澀為主,蒲黃炭斂散並舉,血余炭溫通為佐,共構「止血—消瘀—通路」的三維調節。
  3. 氣血同治:血余炭溫益氣分,間接固攝血行,契合「氣為血帥」之理。

總結而言,此方為古代急救止血之簡效方,體現「炭藥速效」、「標本兼顧」的設計智慧,然其性偏燥澀,宜中病即止,續當辨本調治。

傳統服藥法


藕節炭1兩, 蒲黃炭5錢, 血余炭5錢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開水調下。立止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本方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,陰虛血少者慎用。

相關疾病


胃腸出血吐血

相同名稱方劑


立止吐血散, 出處:《吉人集驗方》。 組成:藕節炭1兩,蒲黃炭5錢,血餘炭5錢。 主治:吐血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