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發二號丸

生發二號丸

SHENG FA ER HAO WAN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13

寒性指數

14

熱/寒比例

中性 (0.93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27%
腎經 20%
脾經 15%
胃經 15%
肺經 15%
心經 5%
肝經
腎經
脾經
胃經
肺經
心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生發二號丸中包含生地黃,主要是為了滋陰養血、涼血止血。

生地黃性寒,味甘苦,入心、肝、腎經,具有滋陰潤燥、涼血止血之效。頭髮的生長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,而生地黃可以滋養血液,促進血液循環,為頭髮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。此外,生地黃還可以清熱涼血,治療因血熱所導致的頭髮早白、脫髮等問題,從而達到生髮的效果。

生發二號丸中加入山藥,主要基於其滋陰補腎、健脾養胃的功效。

山藥性平味甘,入脾、肺、腎經,具有補脾養胃、滋腎益精、固澀止瀉的作用。其豐富的黏液蛋白,可促進腸道蠕動,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,增強機體免疫力。此外,山藥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鋅,對於頭髮的生長和毛囊的健康也有促進作用。

因此,生發二號丸中加入山藥,可以起到滋補腎精、健脾養胃,從根本上改善頭髮營養供給,促進頭髮生長的效果。

生發二號丸中加入枸杞子,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滋補肝腎,益精血: 枸杞子味甘性平,歸肝腎經,能滋補肝腎陰血,有助於改善因肝腎不足導致的頭髮早白、脫髮等症狀。
  2. 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毛髮營養: 枸杞子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頭皮血液供應,為毛囊提供充足的營養,有助於毛髮生長。

生發二號丸中包含女貞子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滋陰補腎,烏髮生髮: 女貞子性涼味甘,入肝腎經,具有滋陰補腎、養血生精之效。頭髮的生長與腎精、血氣密切相關,女貞子可補益腎精,促進血液循環,從而達到烏髮生髮的效果。
  2. 改善頭髮早白: 女貞子能改善腎陰虛所導致的頭髮早白,因為腎陰虛會導致精血虧虛,頭髮失養而出現早白。女貞子能滋養腎陰,改善精血不足,從而延緩頭髮早白。

生發二號丸中添加桑椹,主要基於其滋陰養血、烏髮生髮的功效。

桑椹味甘酸性寒,入肝、腎經,具有滋陰補血、生津潤燥的功效。中醫認爲,頭髮的生長需要肝血的滋養,而桑椹能滋養肝血,促進血液循環,爲毛髮提供充足的營養,從而達到烏髮生髮的效果。此外,桑椹中富含花青素、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,能延緩毛囊衰老,促進毛髮再生。因此,桑椹在生發二號丸中起到滋養肝血、促進毛髮生長的作用,有助於改善脫髮、白髮等問題。

生發二號丸中包含神麴,其主要原因為:

  1. 健脾益氣: 神麴性溫和,具有健脾益氣、消食化積的功效。頭髮的生長需要充足的營養供給,而脾胃為後天之本,負責消化吸收營養,神麴可促進脾胃功能,為頭髮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。
  2. 活血化瘀: 神麴亦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頭髮的生長需要良好的血液循環,神麴可以改善血液循環,促進頭皮血液流通,為毛囊提供充足的養分,有利於頭髮的生長。

生發二號丸中加入蠶砂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疏風止癢: 蠶砂性寒,味辛,入肺經,具有疏風散熱、止癢消腫的功效。對於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頭皮瘙癢、脫髮等症狀,蠶砂能有效改善。
  2. 活血通絡: 蠶砂亦有活血通絡的作用,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頭皮毛囊的營養供應,從而促進頭髮的生長。

因此,生發二號丸中加入蠶砂,可謂是針對脫髮的病因,從疏風止癢、活血通絡兩方面入手,達到改善頭皮環境,促進頭髮生長的效果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生發二號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
此方主治「斑禿」,古稱「油風」或「鬼剃頭」,多因肝腎陰虛、血熱風燥,或氣血不足,致毛髮失養而驟然脫落。方中重用滋陰涼血、補益肝腎之品,佐以消風健脾之藥,體現「滋養肝腎為本,涼血祛風為標」之治療思路,契合傳統中醫對斑禿「虛實夾雜」之病機認識。
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(一)滋養肝腎,填精生髮

  1. 乾地黃(生地黃):甘寒質潤,涼血滋陰,清虛熱而固根本。《本草綱目》載其「填骨髓,長肌肉,生精血,補五臟內傷不足」,為治血虛髮枯之要藥。
  2. 枸杞子、女貞子:二者皆入肝腎,枸杞子甘平,補肝腎而益精血;女貞子性涼,滋陰清熱兼安五臟。《本草備要》言女貞子「益肝腎,安五臟,強腰膝,明耳目,烏髭髮」,與枸杞協同強化滋陰生髮之效。
  3. 桑椹子:甘酸寒,滋陰補血、生津潤燥,《滇南本草》謂其「益腎臟而固精,久服黑髮明目」,助地黃、枸杞等補益精血以充養毛竅。

(二)健脾助運,化濕祛風

  1. 山藥:甘平,健脾益氣,固腎填精。《神農本草經》稱其「補中益氣力,長肌肉」,使滋陰藥得脾運而化生為氣血,防滯膩礙胃。
  2. 神曲:甘辛溫,消食和胃,《本草拾遺》載其「化水穀宿食,破結滯氣」,助脾胃運化水穀精微上輸頭面,促毛髮生長。
  3. 蠶砂:甘辛溫,祛風除濕,《本草綱目》言其「治消渴癥結,去風消血」,輕清上行,散頭面風邪,兼通絡活血,改善局部氣血鬱滯。

(三)涼血消風,標本兼顧

斑禿常見血熱化風之證,方中乾地黃、女貞子、桑椹子性涼,能清血分虛熱;蠶砂辛散祛風,合神曲健脾以斷濕熱化風之源。全方清補並行,使陰血足而風自熄,毛根得濡養則髮再生。

三、配伍特點

  1. 重滋補,佐通散:以地黃、枸杞等滋陰藥為君,佐蠶砂、神曲疏風健脾為使,補而不滯。
  2. 蜜丸緩圖:煉蜜為丸,甘緩補益,契合斑禿病程長、需漸補氣血之特性。

傳統服藥法


乾地黃60克, 山藥60, 枸杞子60克, 女貞子60克 , 桑椹子60克, 神曲30克, 蠶砂30克。
滋肝益腎,涼血消風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9克。

相同名稱方劑


生發二號丸, 出處:《朱仁康臨床經驗集》。 組成:乾地黃60g,山藥60,枸杞子60g,女貞子60g,桑椹子60g,神曲30g,蠶砂30g。 主治:滋肝益腎,涼血消風。主治:斑禿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