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茹麥門冬湯

竹茹麥門冬湯

ZHU RU MAI MEN DONG TANG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0

寒性指數

15

熱/寒比例

極寒 (0.07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肺經 28%
胃經 28%
心經 14%
脾經 14%
膽經 14%
肺經
胃經
心經
脾經
膽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竹茹麥門冬湯中包含竹茹,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清熱止咳: 竹茹性寒,味甘,入肺經,具有清熱化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。它能清泄肺熱,化解痰熱,並可緩解咳嗽、氣喘等症狀,與麥門冬的滋陰潤肺、養陰生津功效相輔相成,共同達到清熱止咳、潤肺止渴的效果。
  2. 和胃降逆: 竹茹還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,可以緩解胃氣上逆、嘔吐等症狀。麥門冬則能滋陰養胃,二者配合使用,能有效緩解肺熱引起的胃氣上逆、乾嘔等症狀。

「竹茹麥門冬湯」方劑中包含麥門冬,主要原因有二:

  1. 潤肺止咳:麥門冬性寒,味甘,入肺、心經,具有滋陰潤肺、清心除煩的功效。其富含多種有效成分,如麥門冬皁苷、多糖等,能有效緩解肺燥咳嗽、咽喉幹癢等症狀,與竹茹清熱化痰,共奏潤肺止咳之效。
  2. 養陰生津:麥門冬能滋陰生津,對於津液不足、口渴咽乾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。配合竹茹清熱利咽,共同滋養肺陰,改善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等症狀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竹茹麥門冬湯方劑分析

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
竹茹麥門冬湯主治大病後表裏俱虛、內無津液所致之煩渴心躁及諸虛煩熱。其特徵表現為:

  • 表裏俱虛:大病後元氣耗損,氣陰兩虛
  • 內無津液:陰液虧損,體內津液不足
  • 煩渴心躁:陰虛內熱擾動心神
  • 虛煩熱:非外感所致的陰虛發熱
  • 不惡寒、身不痛:排除表證,屬純裏證

此方針對的是典型的陰虛內熱證候,特別適用於熱病後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導致的精神煩躁、口乾舌燥等症狀。
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藥物組成分析

  1. 淡竹茹

    • 性味歸經:甘微寒,入肺、胃、膽經
    • 主要功效:清熱化痰、除煩止嘔,尤其善清胃膽之熱
    • 在本方作用:針對虛熱上擾所致的心煩意亂,通過清熱除煩安定心神
  2. 麥門冬

    • 性味歸經:甘微寒,入心、肺、胃經
    • 主要功效:養陰潤肺、益胃生津、清心除煩
    • 在本方作用:直接補充虧損的陰液,滋養臟腑,尤其針對胃陰不足與心陰虧虛

配伍原理

  • 清補並用:淡竹茹主清降,麥門冬主滋補,一清一補,相得益彰
  • 標本兼治:竹茹治標(清熱除煩),麥冬治本(滋陰潤燥)
  • 協同增效:兩藥均性微寒,共同強化清虛熱功效;均入胃經,協同改善胃陰不足
  • 輕清配伍:兩藥質地輕清,符合「治上焦如羽」原則,適合熱病後餘熱未清之證

治療機轉推論

此方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:

  1. 補充津液:麥門冬滋陰生津,直接改善體內陰液虧損狀態
  2. 清除虛熱:淡竹茹清解瀰漫的無形邪熱,麥門冬兼清心肺胃之熱
  3. 安定心神:熱清則神自安,津生則燥自除,共同改善煩躁症狀
  4. 調和胃氣:通過清胃熱、養胃陰,改善因胃陰不足導致的口渴、虛煩

適用證候特點

此方特別適合以下病機特點的患者:

  • 熱病後期,大熱已退但餘熱未清
  • 陰傷未復,口乾舌燥明顯
  • 虛熱內擾,心神不安
  • 胃氣不復,納差乾嘔

全方組成簡潔,針對性強,體現了中醫「輕可去實」的治療思想,對於熱病後期的調理具有重要價值。

傳統服藥法


淡竹茹、麥門冬各等分。每服7錢,水2鐘,煎8分,不拘時候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關疾病


相同名稱方劑


竹茹麥門冬湯, 出處:《醫統》卷四十七。 組成:淡竹茹、麥門冬各等分。 主治:大病後,表裏俱虛,內無津液,煩渴心躁,及諸虛煩熱,不惡寒,身不痛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