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「諸瘡洗藥」方中包含蛇牀子,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:
- 殺菌止癢: 蛇牀子性溫,味辛,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作用,可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,有效改善瘡瘍的感染情況,並減輕瘙癢症狀。
- 燥濕止癢: 蛇牀子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,可有效去除瘡瘍周圍的濕氣,促進傷口乾燥,減輕炎症反應,達到止癢的效果。
因此,蛇牀子在「諸瘡洗藥」中,可有效控制感染,減輕炎症,並促進傷口癒合,是治療各種瘡瘍的重要藥材。
「諸瘡洗藥」方劑中包含「龍膽草」,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龍膽草性寒味苦,入肝膽經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,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有很好的療效。同時,龍膽草還能利濕化瘀,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傷口癒合,因此在治療各種瘡瘍外用藥中廣泛應用。
綜上所述,龍膽草在「諸瘡洗藥」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,與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瘡瘍的效果。
「諸瘡洗藥」中包含苦參,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:
- 清熱解毒:苦參味苦性寒,能清熱解毒,對於各種瘡瘍、濕疹、膿皰等皮膚病具有良好的療效。
- 殺蟲止癢:苦參具有抗菌消炎作用,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,同時也能止癢消腫,對於因蟲咬或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症有效。
因此,苦參在「諸瘡洗藥」中能發揮清熱解毒、殺蟲止癢的作用,有助於治療各種皮膚瘡瘍,達到消炎止癢、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。
中藥方劑「諸瘡洗藥」中包含石菖蒲,主要原因有二:
- 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:石菖蒲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對於外傷感染、膿腫、瘡瘍等病症,石菖蒲能有效清熱解毒,消散腫脹,緩解疼痛,促進傷口癒合。
- 活血化瘀,通絡止癢:石菖蒲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,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,有助於消散瘀血,減輕腫脹和疼痛。同時,其通絡止癢功效也能有效緩解瘡瘍引起的瘙癢症狀。
因此,石菖蒲在「諸瘡洗藥」中起著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、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癢等重要作用,有助於治療各種瘡瘍病症。
諸瘡洗藥方中使用金銀花,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金銀花性寒,味甘,入肺、心經,能清熱解毒,涼散風熱,對於外感風熱、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。
金銀花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,有效控制感染,減輕炎症反應,促進傷口癒合。因此,在諸瘡洗藥方中,金銀花不僅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,更能幫助消腫止痛,加速傷口癒合,達到治療瘡瘍的效果。
諸瘡洗藥方劑中加入甘草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1. 解毒消炎: 甘草味甘,性平,入脾、肺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緩解疼痛的功效。諸瘡多因外邪入侵或內毒積聚所致,甘草能解毒消炎,緩解瘡瘍的紅腫熱痛等症狀,促進傷口癒合。
2. 調和藥性: 甘草性平和,能調和諸藥,使其藥性協調,發揮最佳療效。諸瘡洗藥方劑中可能包含其他藥物,甘草的加入能避免藥性過於偏激,減少副作用,使藥物更安全有效。
「諸瘡洗藥」方中加入白礬,乃取其燥濕殺蟲之效。白礬性寒,味酸澀,入肺、脾經。其收斂生肌之性,能有效止住瘡瘍滲出,減少感染機會。同時,白礬亦具解毒消腫之功,對於膿瘡、濕疹等症狀,能起到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之效。此外,白礬亦能止癢,減輕患者的不適感。綜上所述,白礬在「諸瘡洗藥」中發揮重要作用,有助於治療各種瘡瘍,促進傷口癒合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此方劑名為「諸瘡洗藥」,主治範圍集中於皮膚瘡瘍及濕熱性皮膚病,包括:
- 疥瘡:外洗可殺蟲止癢,針對疥螨寄生引起的皮膚瘙癢、丘疹。
- 黃水瘡(膿皰瘡):多因濕熱蘊結,化膿成瘡,方中清熱燥濕藥可收斂瘡面。
- 膿窠瘡:深層膿瘍伴潰爛,洗藥能解毒排膿。
- 坐闆瘡(臀部濕疹或毛囊炎):與濕熱下注相關,外洗可緩解紅腫滲液。
- 濕癬:濕性皮膚癬症,表現為糜爛流脂水,此方燥濕殺蟲。
整體而言,其主治特徵為「濕、熱、蟲、膿」四類皮膚病,外洗直接作用患處,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癢、殺蟲斂瘡。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- 蛇床子:辛溫,外用燥濕殺蟲、祛風止癢,為疥瘡濕癬要藥。
- 龍膽草:大苦大寒,清瀉肝膽濕熱,抑制皮膚炎症滲出。
- 苦參子(苦參實):苦寒,清熱燥濕、殺蟲,治濕瘡疥癩。
- 石菖蒲:辛溫芳香,化濕解毒,促進瘡面收斂。
- 金銀花:甘寒,清熱解毒,消腫排膿,針對化膿性瘡瘍。
- 生甘草:甘平,解毒和中,調和藥性,緩和刺激。
- 明礬:酸澀寒,外用收斂止血、燥濕止癢,固定瘡面滲液。
配伍特點與原理
- 清熱與燥濕並重:龍膽草、苦參子清熱燥濕,蛇床子、石菖蒲化濕止癢,雙向解決濕熱病機。
- 解毒殺蟲協同:金銀花解毒,苦參子、蛇床子殺蟲,針對感染性皮膚病。
- 收斂固表:明礬收濕斂瘡,減少滲液,促進瘡面癒合。
推論功效機制
- 局部抗菌消炎:苦參、金銀花抑制細菌,明礬凝固蛋白,減少感染。
- 調節滲出與收斂:明礬、龍膽草收斂滲液,改善濕性瘡面。
- 止癢鎮痛:蛇床子麻痹蟲體,苦參生物鹼抑制神經興奮,緩解瘙癢。
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「直接祛邪」思路,通過外洗使藥力直達病所,避開內服藥的脾胃負擔,尤其適合局部病變明顯者。
傳統服藥法
蛇床子、龍膽草、苦參子、石菖蒲、金銀花、生甘草、明礬各等分。
上藥煎湯,洗患處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諸瘡洗藥具有一定的刺激性,使用時應注意濃度,避免皮膚過敏。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諸瘡洗藥, 出處:《藥奁啓秘》。 組成:蛇床子、龍膽草、苦參子、石菖蒲、金銀花、生甘草、明礬各等分。 主治:疥瘡、黃水瘡、膿窠瘡、坐闆瘡、濕癬等。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