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茱萸四物湯中加入吳茱萸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- 溫中散寒,止痛止嘔: 吳茱萸性溫,入肝、脾、胃經,具有溫中散寒、止痛止嘔的功效。對於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吳茱萸可溫暖脾胃,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症狀。
- 調和氣血,改善四物湯寒性: 四物湯以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四味藥為主,具有補血活血、養血調經的功效,但偏寒性。加入溫性的吳茱萸,可以中和四物湯的寒性,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,同時也能增強藥效。
茱萸四物湯中加入當歸,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補血活血,調和氣血: 當歸為補血要藥,其性溫和,能補血養血、活血化瘀,且能調和氣血,使血脈通暢,改善氣血不足、血瘀阻滯等症狀,與茱萸四物湯的補血、活血功效相契合。
- 溫經止痛,改善寒凝血瘀: 茱歸能溫經止痛,可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,與茱萸四物湯中茱萸、川芎等溫經散寒藥物協同作用,加強止痛效果,更能有效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。
茱萸四物湯中加入川芎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- 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: 川芎味辛、性溫,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茱萸四物湯本身以補血養血為主,但若血瘀阻滯,則補血效果難以發揮。川芎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疏通經絡,使血行通暢,達到更好的補血效果。
- 疏肝解鬱,調和氣血: 川芎還具有疏肝解鬱、調和氣血的作用。茱萸四物湯常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症狀,而肝氣鬱結是導致這些症狀的常見原因之一。川芎的加入可以疏解肝氣,調和氣血,使氣血運行順暢,從而緩解疼痛、改善月經不調等症狀。
茱萸四物湯中加入白芍,主要是基於其養血柔肝的功效,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,發揮更大的療效。
白芍性微寒,味苦酸,歸肝脾經,具有養血柔肝、斂陰止汗、緩急止痛之效。其養血柔肝作用,可緩解肝鬱氣滯、血虛所致的胸脅脹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症狀,與茱萸四物湯中其他藥材如當歸、川芎等合用,可增強活血化瘀、調經止痛之效。
此外,白芍的酸味可收斂陰液,有助於止汗,配合茱萸的溫經散寒作用,可治療因氣虛血弱、陽氣不足引起的盜汗、自汗等症狀。
茱萸四物湯中加入生地黃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滋陰涼血:生地黃性寒,味甘苦,入心、肝、腎經,具有滋陰涼血、清熱解毒之功效。茱萸四物湯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、月經不調等症,生地黃可緩解血熱,滋養陰血,使血脈通暢,達到調經止痛的效果。
- 補益肝腎:生地黃同時具有補益肝腎的作用。肝腎陰虛可導致血熱,生地黃可滋養肝腎,促進陰血生成,從根源上解決血熱問題,進一步提升療效。
主治功效
茱萸四物湯
- 中藥白芍:具有平肝息風、補血養肝、健脾胃等功效。
- 川芎:具有活血化瘀、祛風除濕、理氣行氣、活絡止痛、燥溼、補血、強筋骨等功效。
- 中藥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止血、活血化瘀、止咳平喘等功效。
- 生地黃:具有清熱涼血、清熱瀉火、滋陰、補血等功效。
- 吳茱萸具有補陽、止瀉、止嘔、理氣行氣、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。
主治功效
吐酸水,並且伴有反酸的症狀。
中藥方劑組成介紹
-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、補血養肝、健脾胃等功效,有助於舒緩肝氣鬱結,改善肝陰不足引起的頭痛、眩暈、抽搐等症狀,同時還能補益氣血,增強臟腑功能。
-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、祛風除濕、理氣行氣等功效,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微循環,舒緩肌肉痙攣,減輕疼痛。
-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止血等功效,有助於補益氣血,改善月經不調,緩解痛經,同時還能起到活血化瘀,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。
-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、清熱瀉火、滋陰、補血等功效,有助於清熱瀉火,滋陰補血,改善陰虛火旺引起的煩躁不安、失眠多夢等症狀。
- 吳茱萸具有補陽、止瀉、止嘔等功效,有助於溫中散寒,降逆止嘔,緩解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總結
中藥方劑「茱萸四物湯」,主要成分是:吳茱萸,當歸,川芎,白芍,生地黃,主要用於治療吐酸水,並且伴有反酸的症狀。該方劑具有補陰益氣、活血化瘀、健脾益胃、止痛的功效。
傳統服藥法
吳茱萸(泡)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生地黃(薑炒)各等分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半兩,水1盞半,煎7分,溫服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茱萸四物湯有一定的副作用,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陰虛火旺者慎用。
相關疾病
噯氣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
相同名稱方劑
茱萸四物湯, 出處:《醫統》卷八十三。 組成:吳茱萸(泡)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生地黃(薑炒)各等分。 主治:血嘈吞酸,吐酸水。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