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[重校定香茸丸]方劑中包含[麝香]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開竅醒神,通利關竅: 麝香性溫,味辛,歸心、脾、肝經,具有開竅醒神、通利關竅的功效。對於神志昏迷、痰迷心竅、氣厥等症,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,直達病竈,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。
- 活血化瘀,止痛消腫: 麝香還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消腫的功效。對於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等症,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,消散瘀血,減輕疼痛。
因此,[重校定香茸丸]中加入麝香,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。
定香茸丸中加入鹿茸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一、補益精氣,溫陽固本:鹿茸性溫,味甘,入腎、肝經,具有補腎壯陽、益精填髓、強筋健骨之效。對於體虛精虧、陽氣不足、腎虛腰痛、畏寒肢冷等症狀,鹿茸可起到溫補固本、改善體質的作用。
二、促進生髮,改善毛髮:鹿茸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,能促進細胞生長和毛髮再生,對於脫髮、白髮等問題,鹿茸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。
重校定香茸丸中包含熟地黃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- 滋陰補血:熟地黃性溫,味甘,入心、肝、腎經,具有滋陰補血、填精益髓的功效。此方中加入熟地黃,可以有效地滋補腎陰,改善因腎陰不足導致的各種症狀,如頭暈耳鳴、腰膝痠軟等。
- 調和藥性:熟地黃能與其他藥材相配合,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。例如,方中含有香菇、茯苓等健脾益氣的藥材,而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以平衡這些藥材的燥性,避免藥性過於偏燥,更好地發揮藥效。
重校定香茸丸方中加入肉蓯蓉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一、 補腎壯陽,益精固髓: 肉蓯蓉性溫,味甘,歸腎經,具有補腎壯陽、益精固髓的功效。其能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、早洩、腰膝痠軟、耳鳴、健忘等症狀,與定香茸丸中補腎固精的功效相輔相成,增強整體療效。
二、 潤腸通便,滋養津液: 肉蓯蓉亦有潤腸通便之效,能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腸燥便祕,並能滋養津液,緩解因腎陰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、皮膚乾燥等症狀。這對於一些兼有便祕等症狀的患者,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。
「重校定香茸丸」方劑中包含「川牛膝」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活血通絡,引藥下行:川牛膝味甘苦性微寒,具有活血通絡、引藥下行的功效。此方藥可能針對下焦瘀阻、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,川牛膝可引導藥力下達病所,促進氣血流通。
- 補腎強筋,消腫止痛:川牛膝亦具補腎強筋、消腫止痛之效。若方劑旨在治療腰膝酸軟、筋骨疼痛等症狀,川牛膝可起到補益腎氣、舒筋活絡的作用,有助於緩解疼痛,改善腰膝乏力等問題。
「定香茸丸」方中加入沉香,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:
- 溫中止痛:沉香性溫,入脾、腎經,能溫中散寒、止痛,對於脾胃虛寒、脘腹冷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狀有緩解作用。
- 降逆止嘔:沉香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,對於脾胃氣逆、呃逆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。
沉香在方中與其他藥材配合,發揮溫中和胃、降逆止嘔的作用,以達到治療目的。
主治功效
中藥方劑:重校定香茸丸
中藥方劑「重校定香茸丸」,是一個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方劑,具有補腎益氣、強筋壯骨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腰膝痠痛、筋骨無力、陽痿、早泄、遺精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等症狀。
組成:
- 麝香:具有開竅醒神、活血化瘀、利水消腫等功效。
- 鹿茸:具有補腎助陽、益精血、強筋骨等功效。
- 熟地黃:具有補血、滋陰、益精、補腎等功效。
- 肉蓯蓉:具有補腎陽、益精血、潤腸道等功效。
- 川牛膝:具有調經、祛風除濕、強筋骨、活血化瘀、利水滲溼等功效。
- 沉香:具有溫裡溫中、理氣行氣、止嘔、補腎等功效。
功效:
- 補腎益氣
- 強筋壯骨
- 活血化瘀
適應症:
- 腰膝痠痛
- 筋骨無力
- 陽痿
- 早泄
- 遺精
- 月經不調
- 痛經
- 閉經
用法用量:
口服,一次1丸,一日2次。
注意事項:
-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。
- 兒童及老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。
- 服藥期間不宜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食物。
- 服藥期間不宜飲酒。
- 如出現不良反應,應立即停藥並就醫。
總結:
中藥方劑「重校定香茸丸」,是一個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方劑,具有補腎益氣、強筋壯骨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腰膝痠痛、筋骨無力、陽痿、早泄、遺精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等症狀。服用時應注意相關注意事項,以免產生不良反應。
傳統服藥法
麝香2錢(研),鹿茸4兩,熟地黃4兩,肉蓯蓉4兩,牛膝4兩,沈香2兩。
補諸虛不足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40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重校定香茸丸是一味補腎壯陽的藥方,不宜長期服用。服用本方期間,應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相同名稱方劑
重校定香茸丸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十便良方》。 組成: 重校定香茸丸(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十便良方》。)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十便良方》。組成:麝香2錢(研),鹿茸4兩,熟地黃4兩,肉蓯蓉4兩,牛膝4兩,沉香2兩。主治:補諸虛不足。 。 主治:補諸虛不足。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