腫脹丸

腫脹丸

ZHONG ZHANG WAN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12

寒性指數

15

熱/寒比例

偏寒 (0.8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脾經 27%
肝經 18%
胃經 18%
肺經 18%
大腸經 9%
膀胱經 4%
三焦經 4%
脾經
肝經
胃經
肺經
大腸經
膀胱經
三焦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腫脹丸中加入蒼朮,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、燥濕止癢的功效。

蒼朮味辛、苦,性溫,入脾、胃經。其擅長於化解水濕,對於脾胃濕困、水腫脹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。此外,蒼朮還可燥濕止癢,對於因濕邪所致的皮膚病,如濕疹、蕁麻疹等,亦有治療作用。

在腫脹丸中,蒼朮的作用主要是利水消腫,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腫止痛、利水滲濕的目的。

腫脹丸方劑中包含厚朴,主要是基於厚朴以下藥理作用:

  1. 消腫止痛: 厚朴性溫,味辛,入脾、胃、肺經,具有燥濕化痰、行氣止痛之功效。對於因濕熱痰濁導致的腫脹疼痛,厚朴能有效散結消腫,緩解疼痛。
  2. 健脾和胃: 厚朴能健脾和胃,增進食慾,對於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腫脹,厚朴能起到改善消化功能,促進水濕代謝的作用。

因此,厚朴在腫脹丸中能發揮消腫止痛、健脾和胃的功效,有助於改善腫脹病症。

腫脹丸中加入陳皮,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:

一、理氣消積:陳皮味辛、苦,性溫,入脾、肺經。具有行氣消積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腫脹多與氣滯血瘀、脾胃失調相關,陳皮能疏通經絡,促進氣血運行,有助於消散腫脹。

二、燥濕化痰:陳皮還能燥濕化痰,對於因濕邪阻滯而導致的腫脹,具有化解濕氣,利水消腫的作用。

腫脹丸中加入山楂,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消食化積: 山楂味酸性涼,能消食化積,對於食積停滯所引起的腫脹,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。尤其是兒童由於脾胃虛弱,容易積食而導致腹脹,山楂可以幫助消化,促進積食排出,消除腫脹。
  2. 活血化瘀: 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流通,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腫脹,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。

因此,腫脹丸中加入山楂,可以通過消食化積和活血化瘀的功效,有效改善腫脹症狀。

腫脹丸方劑中加入白礬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:

  1. 燥濕止癢:白礬性寒,味酸澀,具有燥濕止癢之效,可有效緩解腫脹部位的濕熱之氣,達到消腫止癢的效果。
  2. 收斂生肌:白礬亦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,能促進傷口癒合,防止感染,對於因外傷或濕疹導致的腫脹,有助於傷口修復,加快恢復。

總而言之,白礬在腫脹丸方劑中發揮了燥濕止癢、收斂生肌的功效,有助於消除腫脹,促進傷口癒合。

腫脹丸中加入香附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:

  1. 行氣止痛: 香附味辛、苦,性溫,入肝、脾經。其氣味芳香,能疏肝解鬱,行氣止痛,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腫脹疼痛,有良好的緩解作用。
  2. 消腫散結: 香附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散結的功效,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改善組織營養供應,減輕腫脹,並有助於消除局部腫塊。

因此,在腫脹丸中加入香附,可以有效地發揮其行氣止痛、消腫散結的功效,幫助治療因氣血運行不暢、瘀血阻滯而引起的腫脹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腫脹丸之傳統功效主治
此方專治「腫脹」,屬中醫「水腫」、「脹滿」範疇,多因脾虛濕滯、氣機壅塞所致,症見肢體浮腫、腹脹如鼓、二便不利等。古代醫家以「消脹逐水、健脾化濕」為核心,針對濕濁內停、氣血瘀阻之病機,尤其適用於兼見面色萎黃(如黃胖病)、腹水初起者。
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  1. 燥濕健脾:蒼朮、厚朴、陳皮

    • 蒼朮(主藥):辛烈溫燥,專入脾胃,善祛濕濁、發汗逐水,開泄中焦濕阻。
    • 厚朴:行氣除滿,助蒼朮開痞消脹,解決「濕阻氣滯」之腹悶。
    • 陳皮:理氣化痰,協厚朴調暢三焦,使氣行則濕化。
      此三藥為「平胃散」骨架,奠定運脾化濕基礎。
  2. 消積化瘀:山楂、皂礬

    • 山楂:破血消積,針對腫脹日久、氣滯血瘀,兼能消食導滯,助脾胃運轉。
    • 皂礬(煅):性酸澀微涼,煅後燥濕力增,傳統用於黃胖水腫(缺鐵性貧血伴水腫),既能瀉積水,又能補血(含鐵質)。
  3. 調氣疏肝:香附

    • 香附理三焦氣機,尤善解肝鬱,防土壅木滯(脾濕導致肝氣不疏),間接助脾胃升降。
  4. 輔佐藥:棗肉

    • 甘緩制皂礬、蒼朮之峻烈,補脾和胃,兼為丸劑賦形。

全方配伍核心

  • 標本兼治:以燥濕(蒼朮、皂礬)、行氣(厚朴、香附)治標,消積(山楂)、健脾(棗肉)顧本。
  • 氣血水同調:氣滯用厚朴、香附,血瘀用山楂,水濕用蒼朮、皂礬,符合「治水當活氣血」原則。
  • 攻中有補:皂礬含鐵補血,棗肉護胃,使峻藥不傷正。

忌鹽科學考量
古代強調「忌鹽百日」,因鹽助水濕停聚,與現代限鈉治水腫理念相通。此方尤適用於偏實證之腫脹,虛證慎用。

傳統服藥法


真蒼朮1兩,厚朴8錢,陳皮8錢,山楂2兩,皂礬2兩(煅白色),香附8錢。
棗肉為丸。
白湯送下。
忌鹽水百日方可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本方不宜久服。

相關疾病


肺結核口咽惡性腫瘤(口腔癌)喉聲門之惡性腫瘤(喉癌)吞咽障礙

相同名稱方劑


腫脹丸, 出處:《風勞臌膈四大證治》。 組成:真蒼朮1兩,厚朴8錢,陳皮8錢,山楂2兩,皂礬2兩(煅白色),香附8錢。 主治:腫脹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