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痛乳香丸

止痛乳香丸

ZHI TONG RU XIANG WAN | 更多圖表

出處典籍:《春腳集》卷一

熱性指數

22

寒性指數

6

熱/寒比例

(3.67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31%
脾經 31%
心經 16%
腎經 10%
胃經 10%
肝經
脾經
心經
腎經
胃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止痛乳香丸中加入五靈脂,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、止痛的功效。

五靈脂為血竭的加工品,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、消腫的功效。其性溫,味苦辛,入肝、心經。可用於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、經閉痛經等症。

止痛乳香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、骨折疼痛等症,而五靈脂的活血化瘀、止痛功效,可有效緩解疼痛,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傷處恢復。

止痛乳香丸中包含乳香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活血止痛: 乳香性溫,味辛,歸肝、心、脾經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其有效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微循環,緩解疼痛。
  2. 消腫止痛: 乳香能消腫止痛,對於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。其抗炎作用可減輕組織炎症反應,緩解疼痛。

因此,乳香作為止痛乳香丸的重要組成部分,可發揮其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有效改善疼痛症狀。

止痛乳香丸中包含沒藥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: 沒藥性溫,味苦,歸肝、脾經。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緩解疼痛。
  2. 促進傷口癒合: 沒藥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,能促進傷口癒合,對於跌打損傷、骨折等引起的疼痛,有較好的療效。

因此,沒藥與乳香等其他藥材配合使用,共同發揮止痛、消腫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在中藥方劑「止痛乳香丸」中,烏頭的加入主要是因為其獨特的藥理特性。烏頭(Aconitum),又名烏頭草,含有多種生物鹼,這些成分能夠有效地鎮痛且具有抗炎作用。它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,特別是關節痛和神經痛。

此外,烏頭能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氣血運行,進一步緩解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疼痛。由於烏頭的藥效強,常與其他藥材搭配,以調和其性質,減少副作用。在止痛乳香丸中,烏頭與乳香、沒藥等藥材相輔相成,增強了整體的止痛效果,使其在臨牀應用中具有良好的療效。然而,由於烏頭具有毒性,使用時需謹慎,必須在專業醫療人員指導下進行,以確保安全。

止痛乳香丸中加入蠶砂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活血化瘀: 蠶砂性溫,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之功效。乳香本身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加入蠶砂可以加強其功效,更有效地消散瘀血,緩解疼痛。
  2. 驅風散寒: 蠶砂還具有驅風散寒的功效,對於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,如風濕性關節炎、肩周炎等,能起到溫經散寒的作用,緩解疼痛。

因此,蠶砂的加入可以提高止痛乳香丸的整體效果,更好地緩解多種疼痛症狀。

止痛乳香丸中加入木鱉子,主要基於以下原因:

  1. 活血化瘀:木鱉子味苦性寒,入肝經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對於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等症狀,能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瘀血消散,緩解疼痛。
  2. 消腫止痛:木鱉子同時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,能有效緩解因瘀血、炎症引起的腫痛,與乳香等其他藥材共同作用,加強止痛效果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中藥方劑【止痛乳香丸】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如下:
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
此方主治「眼痛、頭痛、瘀血攻衝、遍身疼痛」,其作用側重於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,尤其針對以下病機:

  1. 瘀血阻絡:因氣滯血瘀導致的局部或全身疼痛,如頭痛如刺、肢體痛有定處。
  2. 風寒濕邪痹阻:風寒濕夾雜瘀血,阻塞經絡,引發關節或肌肉疼痛。
  3. 肝經風熱上擾:頭痛連及眼目,可能與血瘀兼夾肝熱或風邪相關。
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(一)藥物配伍分析

  1. 活血化瘀

    • 乳香、沒藥:二者相須為用,活血行氣、消腫止痛,為治療瘀血疼痛的核心藥對。
    • 五靈脂:通利血脈,散瘀止痛,尤擅治血瘀氣滯之痛證。
  2. 散寒通痹

    • 草烏:大辛大熱,祛風除濕、溫經止痛,針對寒濕痺痛或頑固性痛症。
    • 夏蠶砂(原蠶沙):祛風濕、和胃化濁,輔助緩解經絡濕滯。
  3. 攻結消腫

    • 木鱉子:散結消腫、攻毒止痛,能疏通瘀結,但因其有毒,用量需謹慎(方中僅用5枚)。

(二)配伍邏輯

  • 活血與散寒並行:以乳香、沒藥、五靈脂活血化瘀,佐草烏溫通散寒,適合瘀血夾寒濕之痛。
  • 上行與走竄兼顧:薄荷湯或茶清送服,助藥力上行治頭目痛;木鱉子、蠶砂走竄通絡,緩解周身疼痛。
  • 丸劑緩圖:以酒糊為丸,酒能行藥勢,丸劑漸消,適合頑固性疼痛需長期調理者。

三、推論可能功效延伸

此方除傳統主治外,依其組方特點,尚可能用於:

  1. 跌打損傷後遺痛:瘀血留滯經絡的陳舊性疼痛。
  2. 風濕性關節炎:寒濕偏盛,關節冷痛僵硬者。
  3. 神經性頭痛:瘀血阻絡或寒凝筋脈所致反覆發作者。

四、治療原理總結

此方以「通」為要,通過活血散瘀、溫散寒濕、攻結消滯,疏通經絡壅塞,改善氣血運行,從而達到止痛效果。其特色在於標本兼顧:既治瘀血之「本」,又祛寒濕之「標」,適用於複雜痛證。

傳統服藥法


五靈脂2錢,乳香5錢,沒藥5錢,草烏5錢,夏蠶砂5錢,木鱉子5枚。
上為細末,用老酒煮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丸,薄荷湯或茶清任下。如頭痛甚,3服即止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  • 孕婦、哺乳期婦女慎用。
  •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。
  • 本方有毒,用藥需遵醫囑。

相關疾病


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全身酸痛

相同名稱方劑


止痛乳香丸, 出處:《春腳集》卷一。 組成:五靈脂2錢,乳香5錢,沒藥5錢,草烏5錢,夏蠶砂5錢,木鱉子5枚。 主治:眼痛,頭痛,瘀血攻衝,遍身疼痛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