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止淚湯中加入菊花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肝明目: 菊花性涼,味甘苦,歸肝、肺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平肝明目的功效。淚腺屬於肝經所管,淚水過多或流淚不止,多與肝經熱盛、肝氣上擾有關。菊花能清肝火、平肝氣,有助於緩解眼部充血、眼淚不止等症狀。
- 疏散風熱: 菊花亦能疏散風熱,對於因風熱上攻而導致的目赤腫痛、淚水增多也有緩解作用。
因此,止淚湯中加入菊花,可以清肝明目、疏散風熱,有助於治療因肝熱上炎、風熱上攻引起的淚水過多等症狀。
止淚湯中加入黃芩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熱燥濕:黃芩味苦寒,入肺、胃、膽經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之效。淚液過多,常因肝腎陰虛,或脾虛濕盛,導致熱邪上炎,灼傷目竅而致。黃芩能清熱燥濕,瀉火除熱,使熱邪下降,從而達到止淚之效。
- 解毒消腫:黃芩還具有解毒消腫之功,可有效緩解眼部炎症、腫脹。淚液分泌過多,可能伴隨眼部紅腫、疼痛等症狀,黃芩能解毒消腫,消炎止痛,改善眼部不適,從而達到止淚的效果。
止淚湯中加入決明子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肝明目: 決明子性涼,味甘苦,入肝經,具有清肝明目、降肝火的作用。淚出不止,常與肝火上炎有關,決明子可清泄肝火,改善眼部充血、發紅等症狀,從根本上緩解淚溢。
- 疏通經絡: 決明子有通便作用,可促進腸胃蠕動,利水通淋,疏通經絡,有助於改善眼部氣血運行,消除局部淤滯,緩解眼部壓力,減少淚液分泌。
止淚湯中包含細辛,主要基於其辛溫散寒、通竅止痛的功效,用於治療淚眼不止、鼻塞流涕等症狀。
細辛味辛性溫,走經入肺、腎,具有疏散風寒、通竅止痛的功效。淚眼不止,多因風寒襲肺,經絡阻滯,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細辛可疏散風寒,通利經絡,使氣血暢通,從而達到止淚之效。此外,細辛亦能通鼻竅,改善鼻塞,配合其他藥物,協同治療因鼻塞導致的淚眼不止。
止淚湯中加入車前子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:
一、清熱利濕: 車前子性寒味甘,入肺、膀胱經,具有清熱利濕、止痛的效果。淚水過多,多因肝火上炎、心脾濕熱所致,車前子能清熱除濕,緩解眼部炎症,達到止淚的目的。
二、通利水道: 車前子能利尿通淋,促進體內濕熱排出,使眼部濕熱得以消除,從而達到止淚的效果。同時,車前子還能滋潤眼部,改善眼部乾燥,進一步緩解淚水分泌過多的問題。
止淚湯中加入薏苡仁,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:
- 清熱利濕: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,具有清熱利濕、健脾滲濕的功效。淚水過多,往往與肝腎不足、脾虛濕盛有關。薏苡仁能清熱利濕,健脾滲濕,有助於改善淚水過多的症狀。
- 除濕止癢: 淚水過多,常伴有眼部紅腫、癢痛等症狀。薏苡仁能除濕止癢,有助於改善眼部不適,減輕病症。
總而言之,薏苡仁在止淚湯中扮演著清熱利濕、除濕止癢的角色,有助於改善淚水過多、眼部不適等症狀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止淚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此方主治「肝膽火盛,流淚粘濁,淚有熱感者」。傳統中醫認為,肝開竅於目,肝膽火熾可上攻目竅,導致淚液分泌異常,表現為淚液黏稠、有熱感,甚至伴隨目赤腫痛。此證屬實熱,故治需清瀉肝膽火、通利濕熱。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菊花(9克)
- 性味甘苦微寒,歸肝、肺經,能疏散風熱、清肝明目。針對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流淚,既可清熱,又可引藥上行至目。
酒黃芩(9克)
- 黃芩苦寒,酒製後上行力增,善清上焦實熱,尤長於清瀉肝膽火。與菊花配伍,增強清肝明目之效。
決明子(6克)
- 甘苦微寒,主入肝經,能清肝明目、潤腸通便。其性降泄,可助黃芩、菊花降肝火,兼緩肝熱引起的便結。
細辛(1.5克)
- 辛溫走竄,少量用之可宣通目竅、散鬱火。在寒涼藥中佐以辛散,防止寒遏火鬱,並引藥入經。
車前子(9克)
- 甘寒滑利,清熱利尿,導肝膽濕熱從小便而解。體現「治目疾兼利水道」的思路,使火隨濕泄。
薏苡仁(9克)
- 甘淡微寒,健脾滲濕,助車前子分利濕熱,兼防苦寒傷胃。
加減邏輯
- 若兼風邪(如目癢、畏光),加桑葉(9克)以疏散風熱,協同菊花增強解表清肝之力。
全方配伍特點
此方以清瀉肝膽火為主,兼利濕熱、通竅明目。
- 清熱:菊花、黃芩、決明子直折肝火。
- 利濕:車前子、薏苡仁導濕下行。
- 通竅:細辛辛散開鬱,防寒涼滯邪。
諸藥合用,肝火得清,濕熱得利,則淚液粘濁、熱感自除。
延伸推論
此方可能適用於現代醫學的「慢性結膜炎」「淚囊炎」等屬肝膽濕熱證者,尤以淚液分泌過多、質稠為辨證要點。然具體運用仍需四診合參,隨證加減。
傳統服藥法
菊花9克,酒黃芩9克,決明子6克,細辛1.5克,車前子9克,薏苡仁9克。
若兼風邪,可加桑葉9克,疏散風熱。
清瀉肝膽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孕婦慎用。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止淚湯, 出處:《張皆春眼科證治》。 組成:菊花9g,酒黃芩9g,決明子6g,細辛1.5g,車前子9g,薏苡仁9g。 主治:清瀉肝膽。主治:肝膽火盛,流淚粘濁,淚有熱感者。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