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神丹

引神丹

YIN SHEN DAN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6

寒性指數

9

熱/寒比例

偏寒 (0.67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29%
肺經 25%
脾經 12%
腎經 12%
心經 8%
膽經 8%
胃經 4%
肝經
肺經
脾經
腎經
心經
膽經
胃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引神丹中加入谷精草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清熱安神: 谷精草性寒,味甘,歸肝、腎經,具有清熱涼血、安神定志的功效。引神丹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、失眠多夢、心悸怔忡等症,而谷精草的清熱安神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,達到引神入心的功效。
  2. 平肝熄風: 谷精草還具有平肝熄風的作用,可以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、耳鳴、口苦等症。引神丹中加入谷精草,可以進一步增強方劑平肝熄風的功效,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。

引神丹中包含石菖蒲,主要原因如下:

  1. 醒脾開竅,化濕開鬱: 石菖蒲性辛溫,歸心、脾經,具有開竅醒神、化濕開鬱的功效。其揮發油成分可刺激大腦皮層,增強神經興奮性,有助於改善神志不清、健忘失眠等症狀。
  2. 化痰止咳,通竅止痛: 石菖蒲亦有化痰止咳、通竅止痛之效。其可疏散痰濁,通利氣血,對於痰濕阻滯、胸悶氣短、頭昏腦脹等症狀亦有所幫助。

引神丹方劑中運用石菖蒲,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、化痰止咳等功效,以達到治療神志不清、健忘失眠、痰濕阻滯等病症的目的。

引神丹中包含枸杞子,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:

  1. 滋補肝腎,益精明目: 枸杞子味甘性平,入肝腎經,能滋補肝腎之陰,益精血,明目,有助於改善神經系統功能,提高精神狀態。
  2. 補氣生津,養血安神: 枸杞子還具備補氣生津,養血安神之效。對於因氣血不足、肝腎虧虛引起的失眠、頭暈、神疲乏力等症狀,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,有助於安定精神,提高睡眠品質。

決明子為引神丹方劑中重要的組成成分,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:

  1. 清肝明目: 決明子性涼味甘,入肝經,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。引神丹主治心神不安、失眠多夢,而肝火上炎常會導致神志不寧、目赤腫痛等症狀,決明子可清肝瀉火,改善視力,有助於改善失眠、心神不寧等症狀。
  2. 通便潤腸: 決明子具通便潤腸之效,可改善便祕,使腸道通暢。由於心神不安、失眠多夢也與腸胃功能失調相關,決明子能促進腸道蠕動,有助於排毒、改善睡眠品質。

引神丹方中加入人參,是基於其補氣益血、振奮心脾的功效。

人參性溫味甘,入脾、肺、心經,具有補氣益血、生津止渴、安神定志的功效。引神丹為治療心神不寧、健忘失眠的方劑,人參可以補益心脾,改善心神失調,同時也能提升氣血,改善血液循環,更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、健忘失眠等症狀。此外,人參還有扶正固本的作用,有助於增強體質,提高抗病能力,從而更好地應對疾病。

引神丹中包含菊花,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:

  1. 清熱解毒: 菊花性寒,味甘苦,具有清熱解毒之效,能瀉火除熱、散風止痛,對於因熱邪上擾所致的神志不清、頭昏目眩、口渴煩躁等症狀,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  2. 平肝明目: 菊花入肝經,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,能疏風散熱、清肝明目,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、視力模糊等症狀,亦有改善作用。

因此,引神丹方劑中加入菊花,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、平肝明目的功效,達到清熱解毒、醒腦安神的作用。

引神丹中加入蟬蛻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疏風止痙: 蟬蛻性涼,味甘,入肺經,具有疏風散熱、止痙解毒之效。引神丹主治小兒驚癇、神志不安等症,蟬蛻能疏散風邪,止痙定神,有助於緩解小兒驚厥發作。
  2. 清熱解毒: 蟬蛻亦有清熱解毒之效,能清熱解表,散瘀止痛。引神丹中其他藥材如石決明、牛黃等亦具清熱解毒作用,蟬蛻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之效,有助於治療小兒熱病引起的驚厥。

引神丹方劑中,加入木賊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清熱解毒,平肝熄風: 木賊性寒,味苦,入肝經,具清熱解毒,平肝熄風之效。引神丹多用於治療肝風內動、神志恍惚、癲癇抽搐等症狀,木賊能清熱解毒,平息肝風,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,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  2. 利尿通淋,消腫止痛: 木賊亦有利尿通淋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引神丹在治療肝風內動的同時,也可能伴隨水腫、疼痛等症狀,木賊的利尿通淋、消腫止痛作用,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,提升整體療效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引神丹方劑分析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
此方主治「雲翳自根而退,目中神光久閉,須引而方出者」,意指用於治療眼疾導致的雲翳(角膜或水晶體混濁)、視物不清,尤其適用於因氣血失調或肝腎不足,致使眼部「神光」(視覺功能)長期閉塞的情況。其作用機理在於「引神」,即通過藥物協同,疏通經絡、滋養肝腎、退翳明目,逐步恢復目中神光。
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(一)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

  1. 退翳明目

    • 谷精草木賊蟬退:三者均屬傳統退翳要藥,擅長疏散風熱、清除目翳。谷精草輕清上浮,專走頭目;木賊質輕性平,善通眼絡;蟬退疏風散熱,尤治風熱目翳。
    • 草決明:清肝明目,兼能潤腸通便,助內熱從下而解。
  2. 清肝益腎

    • 菊花:清肝瀉火,兼散風熱,為目赤腫痛常用藥。
    • 枸杞黑參(玄參):枸杞滋補肝腎,益精養目;黑參涼血滋陰,清無根之火,二者合用調補肝腎之陰,治本固基。
  3. 開竅通絡

    • 石菖蒲:芳香開竅,化濕濁,助藥性上行頭目,疏通眼部氣血瘀滯。
  4. 外治輔助

    • 金墨末:傳統用於收斂止血、清熱解毒,此處可能取其色黑入腎,助藥力深達。
    • 白礬:外用收澀解毒,配合人乳磨點,增強藥物滲透。

(二)製劑與用法特點

  • 煎煮濃縮:以河水煎藥,重湯煮粘,取其輕清上浮之性,符合「治上焦如羽」原則。
  • 膠水作錠:廣膠(可能為阿膠或黃明膠)固定藥性,便於保存;人乳磨點則取其滋潤補虛之效,助藥力温和滲透。

(三)治療原理推論

此方結合內治與外治法,針對「雲翳久閉」的病機,從三方面發揮作用:

  1. 直接退翳:通過谷精草、木賊等藥消散目中混濁。
  2. 調理肝腎:以枸杞、黑參滋養陰血,菊花、草決明清肝瀉火,標本兼顧。
  3. 引藥上行:石菖蒲開竅,金墨、白礬外用引藥直達病所,復其「神光」。

總結

「引神丹」以退翳明目為主,兼顧清肝益腎,內外同治,適用於肝腎陰虛兼風熱上擾所致的目翳神昏。其方名「引神」,意在強調引導閉塞之神光復明,體現中醫「從本治標」的整體思維。

傳統服藥法


谷精草、石菖蒲、枸杞、草決明、黑參、菊花、蟬退、木賊。
共用河水煎湯,入瓷罐內封固,重湯煮粘為度,入好金墨末1錠、白礬末1分(生用)調勻,曬乾再研,廣膠水些許作錠。
用人乳磨點,日3-4次,或5-7次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,不宜長期服用。

相同名稱方劑


引神丹, 出處:《眼科闡微》卷二。 組成:谷精草、石菖蒲、枸杞、草決明、黑參、菊花、蟬退、木賊。 主治:雲翳自根而退,目中神光久閉,須引而方出者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