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沐浴長春散方中包含牡蠣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:
- 滋陰潛陽,清熱除煩:牡蠣性寒鹹,入肝、腎經,具有滋陰降火、清熱除煩的功效。可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、心煩失眠、口燥咽乾等症狀。
- 軟堅散結,化痰止咳:牡蠣具有軟堅散結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可治療痰熱壅肺引起的咳嗽痰多、胸悶氣喘等症狀。
沐浴長春散以牡蠣作為方劑組成,可有效針對患者的肝陽上亢、痰熱壅肺等病症,達到滋陰降火、清熱除煩、軟堅散結、化痰止咳等功效,使患者恢復健康。
沐浴長春散方劑中包含蛇牀子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:
- 殺菌止癢:蛇牀子性溫,味辛,具有殺蟲止癢、燥濕止帶的功效。對於濕疹、皮炎、陰癢等皮膚病症,蛇牀子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,減輕炎症反應,達到止癢消炎的效果。
- 促進皮膚修復:蛇牀子亦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,能幫助清除自由基,促進皮膚細胞再生,加速傷口癒合,對於因皮膚病症導致的皮膚損傷有修復作用。
因此,沐浴長春散中加入蛇牀子,可有效治療皮膚病症,改善皮膚狀況,達到清涼止癢、促進修復的功效。
沐浴長春散中加入補骨脂,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:
- 溫陽祛寒,助長血行: 補骨脂性溫,具有溫陽祛寒、活血通絡之功效。沐浴長春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痹所致的皮膚瘙癢、紅腫、疼痛等症,補骨脂的溫陽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驅散寒邪,減輕瘙癢和疼痛。
- 殺蟲止癢,促進皮膚再生: 補骨脂亦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,可抑制寄生蟲的生長繁殖,緩解皮膚瘙癢。此外,補骨脂還能促進皮膚的再生,加速創面癒合,對溼疹、癬症等皮膚病有一定治療作用。
因此,沐浴長春散中加入補骨脂,可以發揮溫陽祛寒、殺蟲止癢、促進皮膚再生等多重功效,協同其他藥物,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。
沐浴長春散中加入紫梢花,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:
一、清熱解毒:紫梢花性涼,味苦,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可有效地清除皮膚表面的熱毒,緩解因溼熱引起的皮膚瘙癢、紅腫、丘疹等症狀。
二、止癢消腫:紫梢花具有止癢消腫的作用,可以舒緩皮膚炎症,減輕瘙癢感,促進皮膚損傷的修復,使皮膚恢復健康狀態。
因此,沐浴長春散中加入紫梢花,能夠起到清熱解毒、止癢消腫的功效,對於治療皮膚溼熱引起的各種皮膚病具有良好的療效。
沐浴長春散中加入肉桂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:
- 溫經通絡,活血化瘀: 肉桂性熱,味辛甘,具有溫經通絡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、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肢體麻木、疼痛等症狀,肉桂能有效改善。
- 祛風散寒,止癢止痛: 肉桂亦可祛風散寒,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皮膚瘙癢、疼痛等症狀,肉桂能起到止癢止痛的作用。
因此,沐浴長春散中加入肉桂,可有效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、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皮膚病症,促進皮膚健康。
沐浴長春散中包含荷葉,主要原因有二:
- 清熱解暑: 荷葉性寒,味甘,具有清熱解暑、生津止渴之效。夏季炎熱,易感暑熱,沐浴長春散中加入荷葉,可有效清熱解暑,緩解因暑熱引起的頭暈、乏力、口渴等症狀。
- 利水消腫: 荷葉入膀胱經,具有利水消腫之效。沐浴長春散中加入荷葉,可幫助體內濕氣排出,改善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、水腫等問題。
主治功效
中藥方劑「沐浴長春散」主治功效分析
「沐浴長春散」為一經典古方,其組成包括牡蠣、蛇牀子、補骨脂(又名破故紙)、紫梢花、肉桂(又名官桂)及荷葉(多用乾荷葉)等藥材。綜合古籍記載,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男子下元陰濕久冷,陰囊瘙癢疼痛,甚至成瘡流水,以及婦人下部陰濕、子宮久冷等證。
主治功效
- 男子下元陰濕久冷,陰囊瘙癢成瘡流水: 這是本方最主要的主治範圍。患者常因下元陰濕、寒冷日久,導致陰囊部位出現夜間瘙癢,搔抓後雖感短暫舒適,但停止後則疼痛加劇,甚至形成瘡瘍,滲出液體,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。
- 婦人下部陰濕,胎元久冷: 本方亦可用於治療婦女下陰部位的濕冷不適,以及因宮寒導致的胎元久冷等問題。
治療原理分析
「沐浴長春散」的治療原理,主要在於其組方巧妙,兼顧了溫陽散寒、燥濕止癢、收斂固澀、清熱解毒等多重功效,針對病因病機進行綜合調理:
- 溫陽散寒,祛濕止癢:
- 蛇牀子、肉桂、補骨脂: 此三藥均為溫陽之品,其中蛇牀子溫腎壯陽,燥濕止帶,能祛除下元之寒濕,兼具止癢功效;肉桂溫陽散寒,補火助陽,能溫通經絡,散寒止痛;補骨脂則溫補腎陽,固精縮尿,增強下焦陽氣,使寒濕之邪無所依附,進而緩解陰囊濕冷,瘙癢的症狀。
- 收斂固澀,軟堅散結:
- 牡蠣: 性味鹹澀,具有滋陰補腎,軟堅散結,收斂固澀之功,可以收斂瘡瘍,止其流水。
- 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:
- 紫梢花: 具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之效,可針對瘡瘍可能出現的紅腫熱痛,清解局部毒熱。
- 清熱利濕,升清降濁:
- 荷葉: 性味苦平,具有清熱利濕,健脾消暑之效,能助脾運化水濕,清解濕熱,並能升清降濁,使水濕不滯留於下焦。
綜合而言,「沐浴長春散」通過溫陽散寒以祛其根本寒濕,又配合清熱燥濕之品,雙管齊下,標本兼治,達到改善下焦陰濕寒冷、瘙癢、成瘡等症狀的目的。
古籍記載的煎洗方式及後續藥物應用:
古籍中提到,此方多以水煎煮,加入蔥白同煎,先燻後洗,利用藥氣蒸燻及藥液洗滌,直接作用於患處,再輔以枯礬、黃丹、蛤粉等製成的外用粉末,塗抹於患處,可增強收斂燥濕、止癢生肌之效。部分醫家亦會用豬脂微火煎煮藥材,製成外敷膏劑。
沈金鰲《雜病源流犀燭》的辨證觀點:
沈金鰲特別強調了陰囊濕癢與腎臟風瘡的區別,指出陰囊濕癢多因精血不足,外感風冷濕邪所致,而腎臟風瘡則多因風熱鬱火,血燥而成,需加以鑑別診治。
總結:
「沐浴長春散」以其獨特的組方,兼顧了溫陽、燥濕、清熱、收斂等多重功效,針對男子下元陰濕久冷、陰囊瘙癢疼痛成瘡流水,以及婦人下部陰濕、胎元久冷等證,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,是中醫外治法中經典的方劑。此方不僅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,也提供了我們理解古人治療疾病智慧的寶貴途徑。
傳統服藥法
牡蠣、蛇床子、破故紙、紫梢花、官桂、乾荷葉各等分。
上(口父)咀。每用1兩半,水1小鍋,加蔥白數莖,煎至8分,去滓,先熏後洗,卻用後藥:枯礬1兩,黃丹、蛤粉各半兩為細末。熏洗後,以手捏藥末搽濕癢處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本方性溫,陰虛火旺者慎用。
相同名稱方劑
沐浴長春散, 出處: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四。 組成:牡蠣、蛇床子、破故紙、紫梢花、官桂、乾荷葉各等分。 主治:男子下元陰濕久冷,陰囊左右夜癢,抓之則喜,住之則痛,成瘡流水,爲害甚苦;及婦人下部陰濕,胎元久冷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