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乾荷葉散方劑中以「荷葉」為主要成分,其原因如下:
- 清熱解暑:荷葉性寒,味甘,具有清熱解暑、利濕止瀉之功效,可有效治療暑熱所致的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腹瀉等症狀。
- 化濕健脾:荷葉能健脾利濕,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脘腹脹滿、食慾不振、口苦等症狀有良好療效。
因此,乾荷葉散方劑以荷葉為主要成分,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暑、化濕健脾的作用,達到治療暑濕證的目的。
乾荷葉散方劑中加入牡蠣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熱除煩,寧心安神:牡蠣性寒,味鹹,入肝、心經,具有清熱除煩,寧心安神之功效。乾荷葉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心煩、失眠、多夢等症狀,牡蠣的加入有助於清熱降火,安神定志,緩解患者的焦躁不安和睡眠問題。
- 軟堅散結,化痰止咳:牡蠣還有軟堅散結,化痰止咳的作用。對於熱病引起的痰多咳嗽,或痰熱鬱結所致的胸悶氣短,牡蠣可以起到化痰止咳、通暢氣道的作用,配合乾荷葉散中的其他藥物,增強藥效。
總之,乾荷葉散中加入牡蠣,是為了更好地清熱除煩、寧心安神,並輔助化痰止咳,達到治療熱病心煩、失眠、痰多咳嗽等症狀的目的。
乾荷葉散中包含蛇牀子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:
1. 除濕止癢: 蛇牀子性溫,味辛,入肺、腎經,具有燥濕止癢、殺蟲止癢之功效。與荷葉等藥材配合,可加強除濕止癢的效果,適用於濕熱蘊結、皮膚瘙癢等症。
2. 改善氣血循環: 蛇牀子可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末梢循環,有助於解除濕氣阻滯,減少瘙癢症狀。同時,與其他藥材配合,可溫經散寒,改善氣血運行,提升療效。
乾荷葉散方中加入浮萍,是基於其利水滲濕、清熱解暑的功效。
浮萍性寒,味淡,入肺、膀胱經。其輕浮上行之性,可利水滲濕,清熱解暑,對於暑濕鬱熱所致的發熱、口渴、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。
荷葉性平,味苦,入脾、胃、心經,具有清熱解暑、利濕消腫、止血涼血的功效。
二者合用,可加強清熱解暑、利水滲濕之功,適用於暑濕交蒸、脾胃濕熱、發熱口渴、小便不利、水腫等症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乾荷葉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此方劑主治「陰囊腫痛、濕潤瘙癢,及陰萎弱」,其病機當屬「濕熱下注」或「瘀血阻絡」所致。
- 陰囊腫痛、濕潤瘙癢:多因濕熱蘊結下焦,侵襲肝經(足厥陰肝經循行繞陰器),濕濁鬱久化熱,或外感濕毒,導致局部氣血瘀滯,見腫痛、滲液、瘙癢。
- 陰萎弱:此屬「陽痿」範疇,古人認為除腎虛外,濕熱瘀阻經絡亦可致宗筋失養,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云:「更有濕熱為患,宗筋弛縱而不堅舉。」
此方以化瘀利濕為主,適合濕熱挾瘀之證,非純虛證所用。
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
1. 藥物組成分析
乾荷葉(炒)3兩:
- 性味苦澀平,歸肝、脾、胃經。
- 功效:清暑利濕、升發清陽、止血化瘀。炒後增強收澀之性,可燥濕斂瘡,兼活血散結,《本草綱目》謂其「生發元氣,裨助脾胃,澀精濁」。
- 本方取其利濕濁、化瘀滯,針對陰囊濕癢腫痛。
劉寄奴3兩:
- 性味苦溫,歸心、肝、脾經。
- 功效:破血通經、散瘀止痛,兼能醒脾化濕,《日華子本草》載其「治心腹痛,下氣水腫,通經絡」。
- 針對濕熱瘀阻之腫痛,破血行滯以通絡。
桃仁泥3兩:
- 性味苦甘平,歸心、肝、大腸經。
- 功效:活血祛瘀、潤腸通便,《神農本草經》謂其「主瘀血,血閉瘕邪」。
- 助劉寄奴破瘀,兼潤燥以緩局部腫痛。
生蒲黃3兩:
- 性味甘平,歸肝、心包經。
- 功效:止血化瘀、利尿通淋,《本經逢原》稱其「專治血結胸痛」。
- 既活血清熱,又利濕通淋,導濕熱從小便出。
2. 組方邏輯
全方以「化瘀利濕」為核心,從三焦分消:
- 上焦:荷葉升清降濁,宣發濕邪。
- 中焦:劉寄奴醒脾化濕,桃仁活血兼潤腸。
- 下焦:蒲黃利尿通淋,荷葉、劉寄奴直趨肝經濕熱。
配伍特點:
- 辛溫(劉寄奴)與甘平(蒲黃、桃仁)相佐,化瘀不傷正。
- 苦澀(荷葉)與辛散並行,利濕兼收斂瘡癢。
3. 臨床治療原理
濕熱瘀血膠結於下焦,阻遏氣機,導致:
- 腫痛:血瘀不通則痛,以桃仁、劉寄奴破血散結。
- 濕潤瘙癢:濕濁浸淫肌膚,以荷葉燥濕、蒲黃滲濕。
- 陰萎弱:瘀去濕除,肝經氣血得暢,宗筋得養。
童便煎服:童便(童子尿液)性味鹹寒,古方常用為引經藥,能降火化瘀,《本草衍義》云:「童便助藥力,導瘀熱下行。」增強全方清熱活血之效。
總結
此方劑針對「濕熱瘀阻下焦」之陰囊病症,以化瘀為本、利濕為標,通因通用,體現古人「血行濕化則腫痛自消」的治療思路。適用於實證或實中挾虛者,若純屬腎虛或氣虛下陷之陰痿,則非所宜。
傳統服藥法
乾荷葉3兩(炒),劉寄奴3兩,桃仁泥3兩,生蒲黃3兩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童便煎,去滓溫服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乾荷葉散具有清熱利濕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但陰囊腫痛、濕潤瘙癢,及陰萎弱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不可自行服用。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乾荷葉散, 出處: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 組成:乾荷葉3兩(炒),劉寄奴3兩,桃仁泥3兩,生蒲黃3兩。 主治:惡露不下,脈滯者。
乾荷葉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引《直指》。 組成:乾荷葉、牡蠣粉、蛇床子、浮萍草各等分。 主治:陰囊腫痛,濕潤瘙癢,及陰萎弱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