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益母草汁
YI MU CAO ZHI | 更多圖表
出處典籍: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
方劑配方組成
熱性指數
5
寒性指數
18
熱/寒比例
寒 (0.28)複方歸經比例
肝經 25%
腎經 25%
心包經 25%
心經 25%
肝經
腎經
心包經
心經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方劑組成解釋
中藥方劑「益母草汁」的組成中,只包含「益母草」一個藥材,原因如下:
- 單味藥材,功效專一:益母草本身具有活血化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,對於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產後惡露不淨等症狀,具有較佳的療效。因此,單獨使用益母草即可達到治療目的,無需其他藥材配合。
- 簡便易行:益母草汁的製作方法簡單,只需將新鮮益母草洗淨,榨取汁液即可服用。此方法方便快捷,適合患者自行製作使用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中藥方劑「益母草汁」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載於古代醫籍,主治「耳聾」,屬單方外用法。益母草古稱「茺蔚」,其汁液直接灌耳,目的在通竅利聽。傳統中醫認為耳聾與氣血瘀滯、清陽不升或肝腎不足相關,益母草性味辛甘微寒,具活血調經、利水消腫之效,其汁液外用或可疏通耳竅經絡,改善局部氣血瘀阻所致之聽力障礙。然古代所稱「耳聾」涵蓋範圍廣,可能包含暫時性聽力減退(如中耳積液)、耳竅閉塞等輕症,未必等同現代醫學之器質性耳聾。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藥性與歸經
益母草入心包、肝、膀胱經,其辛散之性可活血通絡,微寒能清熱,符合「通則不聾」的治療思路。耳為清竅,需氣血通暢以維持功能。若耳部經絡瘀滯(如外傷、風邪閉竅),益母草汁或能透過局部刺激與活血作用,促進氣血運行。外治邏輯
古代外治法強調「就近取效」。益母草鮮品搗汁含活性成分(如益母草鹼、水蘇鹼等),直接作用耳道,可能透過兩種途徑:- 物理刺激:汁液滲入耳道產生輕微宣透作用,類似「開窗揭蓋」法,引導氣機流動。
- 藥理作用:其成分或可微幅擴張局部血管,改善微循環,緩解因血瘀或水濕停聚導致的耳竅壅塞。
配伍思維
此方為單味藥獨用,體現古代簡效思維。益母草兼具活血與利水之效,若耳聾因水血互結(如耳部水腫伴循環不良),其雙向調節特性可能產生協同效果。
結論
此方反映古代「以通為用」的耳病治療觀,然其適用範圍應屬輕症或輔助療法。現代臨床需結合辨證,器質性病變仍應以正規醫療為主。
傳統服藥法
益母草1握(洗)。
上研取汁。
少灌耳中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益母草汁, 出處: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。 組成:益母草1握(洗)。 主治:耳聾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