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益母草(Leonurus japonicus)是一種廣泛應用於中醫的草藥,特別是在女性健康方面。其主要功能包括活血化瘀、調經止痛,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規則、痛經和產後修復等問題。在[益母草飲子]的方劑中,益母草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和調節月經的功效,能夠有效改善因氣血不和造成的症狀。
此外,益母草對於滋陰補腎、增強免疫力也有一定的效果,有助於恢復女性的生理平衡,對於產後的女性特別有益。通過加強血液循環,益母草可以促進子宮的恢復,提高整體的健康狀態。因此,在[益母草飲子]中選用益母草,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及其在女性健康保健中的重要作用。這樣的選擇能夠有效調和身體,促進健康,尤以婦女產後的調理為主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益母草飲子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
此方載於古代醫籍,主治「妊娠熱病,胎死腹中」,屬婦科危急重症。妊娠期間感受熱邪,耗傷陰血,熱毒內擾胞宮,可致胎元失養而殞墮;若胎死未下,瘀熱互結,更易引發母體氣血逆亂。傳統以益母草絞汁單方濃服,取其活血祛瘀、清熱解毒、利水下行之性,旨在逐胞中死胎,清解血分熱毒,使瘀去熱消而母體得安。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藥性專峻,直達病所
益母草(古稱「茺蔚」),味辛微苦、性微寒,歸肝、心包經。《本草綱目》言其「活血破血,調經解毒」。其絞汁生用,尤能保留辛散活血之力,配合微寒之性,既能清血分鬱熱,又可活血行瘀以推胎外出。活血與清熱並行
妊娠熱病導致胎死,關鍵病機為「熱瘀互結」。益母草活血而不峻猛,清熱而不傷正,辛散寒涼並舉,恰能疏通胞脈壅滯,化解熱毒蘊結,促使死胎脫落。劑型設計與劑量考量
「絞汁」服半升(約合現代100-200毫升),取鮮藥汁液藥力醇厚、效專力宏之特點,快速發揮作用。此類急症治療強調單刀直入,避免復方配伍可能產生的牽制,體現古人「單方治大病」之思維。
綜論
此方以簡馭繁,全賴益母草「血瘀能通、血熱能清」的雙向調節作用,契合「熱病傷胎」之病機。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活血與清熱的協同效應,解決瘀熱窒塞胞宮的核心矛盾,展現中醫「通因通用」之治法智慧。
傳統服藥法
益母草絞汁。
每服半升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益母草飲子, 出處:《傷寒總病論》卷六。 組成:益母草絞汁。 主治:妊娠熱病,胎死腹中。
益母草飲子, 出處:《聖惠》卷八十。 組成:益母草汁2合,地黃汁2合,淡竹瀝1合,童便1合,紅藍花半兩,紫葛半兩(銼)。 主治:産後血運,煩悶,氣欲絕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