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味利關散

一味利關散

YI WEI LI GUAN SAN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1

寒性指數

0

熱/寒比例

中性 (1.0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膀胱經 33%
心經 33%
脾經 33%
膀胱經
心經
脾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一味利關散中加入赤茯苓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:

  1. 利水滲濕,健脾化濕: 赤茯苓性平味甘,入脾、腎經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化濕的作用。關節疼痛多因濕邪阻滯經絡而致,赤茯苓能利水滲濕,使濕邪排出,改善關節疼痛。
  2. 補益脾腎,健運脾陽: 脾主運化,腎主水液,赤茯苓能補益脾腎,健運脾陽,使脾腎功能正常,進而促進水液代謝,利於關節疼痛的緩解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【一味利關散】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主治「赤白沙淋」,即古代對泌尿系統疾病的統稱,包含以下特徵:

  • 赤淋:小便帶血,色赤,多與熱傷血絡或下焦濕熱有關。
  • 白淋:小便混濁如米泔或夾白色分泌物,多屬濕濁下注或氣化不利。
  • 沙淋:小便澀痛,夾砂石,即類似現代「尿路結石」症狀。

由此可知,此方針對濕熱蘊結下焦、膀胱氣化失常所致的小便異常,具清熱利濕、通淋排石之效。
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主藥 真赤茯苓(五錢)的分析:

  1. 藥性與歸經

    • 味甘淡,性平偏涼,歸心、肺、脾、膀胱經。
    • 赤茯苓為茯苓近外皮部的淡紅色部分,傳統認為其利濕作用較白茯苓更強,且偏走血分,能清血分濕熱。
  2. 核心功效

    • 滲濕利水:通過淡滲之性,導下焦濕熱從小便而出,改善淋證小便澀痛、混濁。
    • 健脾助運:間接強化脾氣運化,杜绝濕濁生成之源。
    • 寧心安神:淋證患者常見心煩(濕熱上擾),赤茯苓兼能安神,標本兼顧。
  3. 配伍特點

    • 單味成方:強調「專病專藥」,集中藥力於濕熱淋證。
    • 豆腐漿送服
      • 豆腐漿甘涼,可清熱滋陰,輔助緩解濕熱傷津之口渴。
      • 其黏滑質地或助藥溶解吸收,並保護黏膜,減緩砂石排出時的刺激。

三、中醫原理推演
此方體現「通因通用」之法,濕熱砂淋本屬實證,故以赤茯苓直接利濕排邪,而非固澀止瀉。其機理可分三層:

  1. 清利濕熱:赤茯苓淡滲下行,解除膀胱氣化受阻之病機。
  2. 滑利竅道:結合豆腐漿的潤滑特性,助砂石或濁物排出。
  3. 調和氣血:赤茯苓入血分,能緩解淋證伴隨的血尿或血熱證候。

總結
一味利關散雖簡,但符合中醫「藥專力宏」的用藥思路,針對濕熱下注的赤白砂淋,以赤茯苓為主導,佐豆腐漿調服,共奏清熱利濕、通淋止痛之效。

傳統服藥法


真赤茯苓5錢。
上為末。
空心豆腐漿調下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關疾病


相同名稱方劑


一味利關散, 出處:《古方匯精》卷三。 組成:真赤茯苓5錢。 主治:赤白沙淋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