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一九散中加入細辛,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、通竅止痛的功效,針對以下兩點:
- 溫經散寒: 細辛性溫,入肺、腎經,能溫經散寒,有助於驅散寒邪,改善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疼痛、麻木等症狀。
- 通竅止痛: 細辛能通利鼻竅,對於因寒邪阻滯鼻竅導致的鼻塞、流涕、頭痛等症狀,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。
一九散本身為溫熱藥性,加入細辛可增強其散寒通竅之效,對於風寒感冒、鼻塞頭痛、肢體麻木等寒邪入侵所致的疾病,具有較好的療效。
一九散中加入黃柏,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。
黃柏性寒,味苦,入腎、膀胱經,可清熱瀉火,尤其針對下焦濕熱。一九散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、陰癢、小便不利等症,黃柏可清解下焦濕熱,並兼具抗菌消炎作用,有助於改善病症。此外,黃柏還有收斂止瀉的作用,可輔助治療因濕熱下注所致的腹瀉等症狀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【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】
「一九散」主療「跌打損傷」及「水火燙傷」。
- 跌打損傷:此類病症多見局部瘀血腫痛,甚則破皮見血。方中細辛辛溫走竄,能散瘀止痛;黃柏苦寒清熱,可防瘀久化熱,二者合用以達活血、消腫、止痛之效。
- 水火燙傷:無論沸水或火灼所致之「燙爛燒焦」,皆屬火熱之邪外傷肌膚,輕則紅腫起泡,重則毒陷內攻。方用黃柏為君(九倍於細辛),取其大苦大寒,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;細辛辛散,能透邪外出,兼緩黃柏苦寒之性,使藥力外達皮表。
【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】
藥量比例(1:9)之妙:
- 黃柏為主:占比九成,彰顯其主導地位。黃柏善清下焦濕熱,外用直折火毒,且能收斂創面,減少滲出,避免燙傷後濕毒蘊結。
- 細辛為輔:少量細辛(一兩)既能辛香行散,疏通局部氣血而止痛,又可引藥透達,防黃柏寒凝滯邪。
外治配伍原理:
- 乾敷破皮患處:直接吸附滲液,黃柏抗菌斂瘡,細辛麻醉止痛,共防感染。
- 油調敷青腫:麻油潤澤護膚,攜藥深入,加強消腫之效。
- 挑泡排毒:遵循中醫「給邪出路」原則,先泄毒後敷藥,避免熱毒內蘊。
現代可推測其具抗炎、鎮痛、抑菌作用,符合外傷處理之「清熱解毒、活血生肌」思路。
內服生豆腐佐治:
古代認為燙傷重症恐「毒氣攻心」,生豆腐性涼,可清熱生津,內服輔助瀉火,此乃內外合治之策,亦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特色。
傳統服藥法
細辛1兩,黃柏9兩。
止痛拔毒。
上為細末。
破皮者,乾敷;燙傷青腫者,以麻油調敷;如燙傷太重者,內服生豆腐。麻袖,外敷此藥,以免毒氣攻心;燙傷至皮起泡者,用針挑破,待毒水流盡,然後再敷,靈效異常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關疾病
感冒
相同名稱方劑
一九散, 出處:《經驗各種秘方輯要》。 組成:細辛1兩,黃柏9兩。 主治:止痛拔毒。主治:跌打損傷以及水火遍身燙爛燒焦等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