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合散

夜合散

YE HE SAN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41

寒性指數

0

熱/寒比例

極熱 (41.0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肺經 50%
胃經 50%
肺經
胃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夜合散中包含芥子,主要原因有二:

1. 行氣止痛: 芥子性溫,味辛,入肺、脾經,具有行氣散結、止痛消腫的功效。夜合散為治療頭痛、眩暈、心胸憋悶等症的方劑,芥子可疏通經絡,解除氣滯血瘀,緩解疼痛。

2. 宣肺止咳: 芥子還具有宣肺止咳之效。夜合散亦可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等症,芥子能宣通肺氣,化痰止咳,配合方中其他藥物,達到治療目的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夜合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
此方首載於古代傷科文獻,主治「打撲損傷、骨折」,其應用聚焦於外傷所致之筋骨斷裂、瘀血腫痛。古法強調「接骨」之效,以外敷與內服並行:內服藉酒行藥力以活絡筋骨,外敷則以藥滓直接罨包患處,固定傷部,體現「內外同治」之理。

組成與藥理邏輯推演

  1. 夜合樹皮(合歡白皮)

    • 性味推測:古代取白皮炒至「黃微黑色」,此炮制法可能緩和藥性,轉為苦平或微溫,兼入血分。
    • 作用推論:合歡皮古用解鬱安神,然其白皮專取「皮類入皮」之象,炒製後或增活血續筋之效。外敷可黏合創傷,內服或能調和血脈,助筋骨接續。
  2. 芥菜子

    • 性味功效:辛溫而散,古多用以通絡散結,炒製後減其刺激性而存溫通之力。
    • 傷科應用:其揮發成分可能促進局部氣血流通,與合歡皮相配,一散瘀、一黏合,共奏「通中有斂」之效。

治療原理假設
此方組合體現「動靜相須」之理:

  • 內服層面:酒送服以行藥勢,芥子辛溫開破瘀滯,合歡皮調血和傷,共促骨折癒合。
  • 外治層面:藥滓外敷兼固定,利用合歡皮黏質特性(類似現代膠質作用)與芥子溫透之性,形成保護層並透藥入裏。

古典思維延伸
古人觀察「夜合」之名,或取其「晝開夜合」之性,隱喻骨折復位需「靜養契合」;芥子如「微陽透土」,象徵激活局部生機。二者一守一走,暗合傷科「動靜結合」之要義。

傳統服藥法


夜合樹皮(即合歡也。去粗皮,取白皮,銼碎,炒令黃微黑色)4兩,芥菜子(炒)1兩。
接骨。
上為細末。
酒調臨夜服;以粗滓罨瘡上,扎縛之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同名稱方劑


夜合散, 出處:《百一》卷十三。 組成:夜合樹皮(即合歡也。去粗皮,取白皮,銼碎,炒令黃微黑色)4兩,芥菜子(炒)1兩。 主治:接骨。主治:打撲損傷,骨折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