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牛蒡子膏中包含牛蒡子,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:
1. 清熱解毒:牛蒡子性寒,味苦,入肺經,能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,對於外感風熱、咽喉腫痛、癤腫疔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。
2. 疏散風熱:牛蒡子亦可疏散風熱,對於風熱感冒、頭痛發熱、鼻塞流涕等症狀,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。
因此,牛蒡子膏中加入牛蒡子,可發揮其清熱解毒、疏散風熱的功效,治療相關疾病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牛蒡子膏方劑分析
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主治「熱毒風攻」,表現為:
- 頭面部突然腫脹
- 或手腳出現紅腫
- 觸碰時有明顯疼痛感
這些症狀描述符合中醫「風熱毒邪」致病特點,特徵為發病急驟、腫脹明顯伴有紅熱疼痛。
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
單味藥物組成
- 牛蒡子根(蝙蝠刺):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根部
藥物功效分析
牛蒡子根:
- 性味:辛、苦、寒
- 歸經:肺、胃經
- 傳統功效:
- 清熱解毒
- 疏風利咽
- 消腫散結
- 透發麻疹
酒:
- 作為溶媒和佐使藥
- 增強藥物行散之力
- 促進藥效快速發揮
治療原理推理
外用法:
- 將藥膏敷貼於腫處,藥物可直達病所
- 利用牛蒡子根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之力,局部緩解毒熱導致的腫痛
內服法:
- 以熱酒調服,藉酒行藥勢
- 促進體內風熱毒邪從內而解
- 內外兼治,標本同治
整體作用機制:
- 針對「熱毒風攻」病機,以清熱為主,兼以散風
- 辛能散邪,寒能清熱,苦能泄降
- 酒助藥力,增強行散消腫之效
此方簡潔有力,通過單味藥的內外同治,針對風熱毒邪引起的急性腫痛發揮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治療效果。
傳統服藥法
牛蒡子根(1名蝙蝠刺)。
上洗淨研爛。酒煎成膏,攤在紙上。
貼腫處,仍熱酒調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同名稱方劑
牛蒡子膏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五。 組成:牛蒡子根(1名蝙蝠刺)。 主治:熱毒風攻。頭面忽腫,或手足赤腫,觸著痛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