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牛黃定痛丸中加入牛黃,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、鎮驚止痛的藥理作用。
牛黃為牛膽結石,性寒味苦,入心、肝經。其主要成分為膽酸、膽紅素等,具有清熱解毒、鎮驚止痛、開竅醒神之效。對於熱毒熾盛、神志不清、驚厥抽搐、頭痛眩暈等症狀,牛黃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。
因此,牛黃定痛丸中加入牛黃,不僅能緩解疼痛,還能清熱解毒,平息肝火,安神鎮驚,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。
牛黃定痛丸中加入胡黃連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熱解毒,鎮痛止痙: 胡黃連性寒,味苦,入心、肝、胃經。具有清熱解毒、鎮痛止痙之功效。在牛黃定痛丸中,胡黃連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,清熱解毒,緩解頭痛、發熱、痙攣等症狀。
- 抑制炎症反應: 胡黃連含有小檗鹼等生物活性成分,具有抗炎作用,可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,減輕炎症反應,進而緩解疼痛。
總之,胡黃連在牛黃定痛丸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、鎮痛止痙和抗炎作用,是組成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。
牛黃定痛丸中包含梔子,主要原因如下:
- 清熱解毒:梔子性寒,味苦,入肝、胃經,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之功效。牛黃定痛丸主治頭痛眩暈、口苦咽乾、煩躁不安等症狀,梔子可以清熱解毒,緩解因熱毒上攻引起的頭部不適。
- 利膽退黃:梔子具有利膽退黃的功效,可以幫助肝臟排毒,改善肝功能,從而減輕頭痛眩暈、口苦咽乾等症狀。
總而言之,梔子在牛黃定痛丸中發揮清熱解毒、利膽退黃的作用,有助於治療頭痛眩暈、口苦咽乾等熱毒上攻之症。
牛黃定痛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,其配方精妙,旨在清熱解毒、開竅醒神、止痛。方中所含之巴豆,性烈味辛,雖有劇毒,但經炮製後能減低其毒性,保留通便、逐水、消腫之效。巴豆內含豐富之巴豆油,能刺激腸胃道,促進蠕動,快速排出體內毒素,對急症如中毒、高熱昏迷時,能迅速起效,配合牛黃等清熱解毒成分,共同發揮強力的解毒與鎮痛作用。然而,由於巴豆性質猛烈,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,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應用,以免發生不良反應。此方劑通過各藥物之間的協同與制約,達到治療目的,充分展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。
牛黃定痛丸中添加麻油,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:
一、 增進藥物吸收: 麻油具有一定的滲透性,可以促進藥物成分更有效地被人體吸收,提高藥效。
二、 緩解藥物刺激性: 牛黃定痛丸的藥性偏寒,而麻油性溫和,可以減緩藥物對胃腸的刺激,避免服用後的不適感。
此外,麻油也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,有助於藥物更順利地通過消化道。
主治功效
牛黃定痛丸主治功效分析
方劑組成:
牛黃定痛丸由牛黃、胡黃連、梔子、巴豆、麻油組成。
- 牛黃: 具有清熱解毒、鎮驚開竅、消炎止痛的功效,在此方中,主要發揮其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的作用,以緩解痔瘡引起的局部炎症和疼痛。
- 胡黃連: 具有清熱涼血、解毒退翳、止癢止痛的作用,可加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,並能緩解痔瘡引起的瘙癢和疼痛。
- 梔子: 具有清熱利濕、涼血解毒、安神止痛的作用,輔助清熱解毒,並能利濕,有助於改善痔瘡引起的濕熱症狀,並發揮安神止痛的作用。
- 巴豆: 具有瀉下通便、消積散結、殺蟲止痛的作用,在此方中主要發揮其瀉下通便的功效,可幫助排除體內積滯,減少腸道壓力,從而改善痔瘡症狀。
- 麻油: 具有潤燥解毒、止痛消腫、調和藥性的作用,在此方中主要發揮潤滑腸道,緩解便祕,並調和諸藥藥性的作用。
古籍記載:
《外科大成》中記載:「牛黃定痛丸,內外諸痔。」明確指出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內外痔瘡。
治療原理分析:
綜合方劑組成及古籍記載,牛黃定痛丸的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:
- 清熱解毒,消炎止痛: 牛黃、胡黃連、梔子均具有清熱解毒之功,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,減少痔瘡部位的炎症反應,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。
- 瀉下通便,疏導積滯: 巴豆具有瀉下通便之效,可促進腸道蠕動,排除體內積滯,減少腹壓,從而減輕痔瘡的壓力。麻油亦有潤腸通便之功,可輔助巴豆發揮作用。
- 潤燥止痛,調和藥性: 麻油除了潤腸通便外,亦能潤燥止痛,可緩和巴豆的峻烈之性,使藥力溫和,並能保護腸道黏膜。
總結:
牛黃定痛丸通過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、瀉下通便、潤燥止痛等多重作用,達到治療內外痔瘡的目的。此方針對痔瘡的病機,標本兼治,既能緩解痔瘡的局部症狀,又能改善體內環境,從而達到治療效果。
傳統服藥法
牛黃5分,胡黃連4錢,梔子(炒黑)5錢,苦食(用巴豆、麻油炒黃)1兩。
上為末,面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3分,臥時槐花湯送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- 本方有毒,慎用。
- 孕婦、哺乳期婦女慎用。
-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。
相同名稱方劑
牛黃定痛丸, 出處: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 組成:牛黃5分,胡黃連4錢,梔子(炒黑)5錢,苦食(用巴豆、麻油炒黃)1兩。 主治:內外諸痔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