楸葉塗敷方

楸葉塗敷方

QIU YE TU FU FANG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0

寒性指數

47

熱/寒比例

極寒 (0.02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25%
肺經 25%
膽經 25%
大腸經 25%
肝經
肺經
膽經
大腸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楸葉塗敷方中加入豬膽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
  1. 清熱解毒: 豬膽性寒,味苦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可針對外傷感染、皮膚炎症等病症,起到消炎殺菌、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。
  2. 活血化瘀: 豬膽中的膽汁含有膽酸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局部微循環,加速傷口癒合。

因此,楸葉塗敷方中加入豬膽,能夠發揮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進一步增強其治療外傷感染、皮膚炎症等病症的效果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楸葉塗敷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主治「附骨疽」,屬中醫瘡瘍重症,多因氣血瘀滯、熱毒深襲筋骨所致,症見患處腫硬疼痛、膿深難潰,甚則腐骨蝕髓。楸葉與豬膽合搗外敷,取其解毒消腫、斂瘡排膿之效,直接作用於患處以驅邪外出。
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  1. 楸葉(陰乾)

    • 性味功效:楸葉性寒味苦,苦能瀉火解毒,寒可清熱涼血。古代文献如《本草拾遺》載其「搗敷瘡腫」,提示其外用能消癰散結。
    • 治療原理:針對附骨疽之熱毒熾盛,楸葉局部敷用可清解深伏之毒熱,緩解腫痛,並助腐敗血肉之化除。陰乾後使用,或取其藥性收斂,兼避鮮葉過於寒涼刺激。
  2. 豬膽

    • 性味功效:豬膽苦寒,入肝膽經,《名醫別錄》謂其「療傷寒熱渴」,外用則有「蝕瘡消腫」之能。
    • 治療原理:膽汁富含膽酸類成分,具抗菌消炎作用。此處取其滲透之力,助楸葉藥性深入疽瘡內部,溶解壞腐組織,同時苦寒之性協同清熱解毒。

三、配伍邏輯與協同作用

  • 解毒與透膿並行:楸葉解毒消腫為主,豬膽助其藥力滲透,二者相合可促使膿毒外泄,避免熱毒內陷。
  • 寒涼斂瘡:全方寒涼特性可抑制局部火毒,減少瘡面灼熱;搗爛外敷形成藥膜,兼有物理性封閉作用,阻隔外邪再犯。

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「就近祛邪」思維,針對附骨疽急症,以簡峻之藥直挫病勢,符合「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」的治療原則。

傳統服藥法


楸葉(陰乾)1兩,豬膽半兩。
上相和,搗爛。
塗於瘡上,封之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關疾病


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(骨癌)慢性多發性(多病灶性)骨髓炎

相同名稱方劑


楸葉塗敷方, 出處: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九。 組成:楸葉(陰乾)1兩,豬膽半兩。 主治:附骨疽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