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豬膽礬
ZHU DAN FAN | 更多圖表
出處典籍:《梅氏驗方新編》卷一
方劑配方組成
熱性指數
0
寒性指數
47
熱/寒比例
極寒 (0.02)複方歸經比例
肝經 25%
肺經 25%
膽經 25%
大腸經 25%
肝經
肺經
膽經
大腸經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方劑組成解釋
「豬膽礬」方劑中包含「豬膽」,其原因主要有二:
- 膽汁的藥性:豬膽汁味苦性寒,具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、利膽退黃等功效。中醫認為,膽汁能清熱瀉火、化瘀解毒,對於熱毒蘊結、肝膽濕熱所致的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。
- 豬膽的特性:豬膽來源於豬的膽囊,其膽汁富含膽酸、膽固醇等成分,能有效地溶解膿液、化解瘀血,對於膿腫、跌打損傷、燒傷等外傷具有良好的療效。
因此,「豬膽礬」方劑中以豬膽作為主要藥材,利用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藥性,治療相關病症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豬膽礬方劑分析
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主治急證咽喉疾患,如「單乳蛾」(扁桃體單側腫脹)、「喉癬」(喉部潰爛乾癢)、「喉癰腫痛」(化膿性咽喉炎),尤其針對熱毒壅盛、咽喉腫塞導致「吞咽不下,命在須須臾」之危重情況,屬傳統急救用藥範疇。其適應症特點為:
- 熱毒熾盛:以咽喉紅腫熱痛、化膿潰爛為表現。
- 痰火鬱結:可能伴隨痰涎黏稠、呼吸不暢。
- 急症實證:病情驟發且劇烈,非虛火上炎所致。
組成與治療原理
藥物組成邏輯
雄豬膽(臘月採收):
- 性味苦寒,歸肝、膽、肺經,傳統用於清熱解毒、瀉火燥濕。
- 臘月採集取其「寒氣沉降」之性,增強涼血消腫之效,符合「冬藏」藥理思想。
- 動物膽汁(含膽酸鹽)具有抗菌、消炎作用,局部外用可破散壅滯之熱毒。
白礬(明礬):
- 性酸澀寒,入肺、脾經,外用能解毒殺蟲、燥濕斂瘡。
- 其收斂作用可消喉腫,並抑制黏膜分泌物(如痰涎),改善阻塞。
- 與豬膽協同,形成「苦寒瀉火+酸斂消腫」的搭配,針對熱毒夾痰濕之病機。
炮製與用法邏輯
- 逐年累積製法:以臘月豬膽反覆浸漬白礬末,陰乾後再添新膽,目的在於:
- 濃縮藥性,增強「解毒消腫」之效。
- 利用膽汁有機成分(如膽酸)與無機白礬交互作用,或生成可溶於黏膜的複合物,提高局部滲透力。
- 吹藥法:直接噴灑患處,使藥力集中作用於咽喉,符合「急則治標」原則。
治療原理推演
此方通過:
- 清熱+瀉毒:豬膽苦寒直折火勢,白礬抑制化膿。
- 化痰+開閉:白礬減少痰涎分泌,緩解氣道阻塞。
- 局部收斂:促使腫脹黏膜收縮,改善吞咽困難。
適用於「痰熱閉阻咽喉」之急症,但需辨明實火(忌虛火誤用)。
總結
豬膽礬為傳統急救喉科外用方,以「寒涼瀉毒」為核心,結合動物膽汁與礦物藥的協同作用,快速緩解熱毒壅塞咽喉之危象。其製法體現古代「時間藥學」觀念(如臘月採藥),而吹藥法則凸顯中醫外治法的精準性。
傳統服藥法
雄豬膽1個(臘月八日取)。
上裝入白礬末,陰乾,為末;次年臘月八日再取豬膽,入前豬膽末,如此3-4次。
每用1-2分吹之。
虛火喉症忌用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關疾病
乳腺炎乳房腺體瘤皮膚癬菌病(鼠蹊肛門周圍)
相同名稱方劑
豬膽礬, 出處:《梅氏驗方新編》卷一。 組成:雄豬膽1個(臘月8日取)。 主治:單乳蛾、喉癬、喉癰腫痛,吞咽不下,命在須臾者。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