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熱蘸湯
RE ZHAN TANG | 更多圖表
方劑配方組成
熱性指數
寒性指數
熱/寒比例
極寒 (0.02)複方歸經比例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方劑組成解釋
熱蘸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,其成分中包含豬膽,這是因為豬膽具有清熱解毒、利膽通淋的功效。中醫認為,熱毒積聚在體內會引發多種病症,如皮膚癢疹、黃膽及消化系統異常等,而豬膽能夠有效地排解這些熱毒,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。
豬膽中的膽汁成分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,對於改善肝臟功能和促進膽汁分泌有顯著效果。此外,它還具有抗炎作用,可幫助減輕由熱毒引起的發炎反應。因此,在熱壅的情況下,使用熱蘸湯可達到清熱解毒、利尿通便的效果,對病症的緩解和恢復尤為重要。
總之,豬膽在熱蘸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充分彰顯了中醫藥對於自然療法的智慧,展現其在治療熱症方面的獨特價值,使患者在使用此方劑時能夠獲得更全面的健康利益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中藥方劑「熱蘸湯」分析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主治「代指」,即現代所指的「化膿性指頭炎」。據古籍描述,此症因五臟之氣熱毒外發,流注十二經脈,熱邪聚於手指,導致氣血壅滯而成。初期可見手指紅腫熱痛,色澤鮮紅(非黯黑),繼而爪甲邊緣化膿,甚者指甲脫落。此方透過外治法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,緩解局部熱毒蘊結之象。
二、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
藥物組成與性味功效
- 牛膽:性味苦寒,入肝、膽經,具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之效。外敷可解熱毒、散結滯。
- 豬膽:同屬苦寒,歸肺、肝、膽經,能清熱潤燥、解毒療瘡,《本草綱目》載其「通脈涼肝,敷瘡瘍」。
組方邏輯與外治機理
- 寒熱交替刺激:
先以「熱湯急蘸」使局部氣血暫時宣散,促進毒邪外透;再以「冷水浸之」寒凝收引,抑制熱毒擴散。反覆七次(後減為三次),形成物理性刺激,調節局部氣血循環,達「熱毒隨血散,腫痛因寒斂」之效。 - 膽汁協同作用:
牛膽與豬膽均含生物鹼及膽酸類成分,具天然抗菌、消炎作用。塗敷後直接作用於患處,清解熱毒、抑制化膿;豬膽覆蓋更形成保護層,防止外邪再侵。
- 寒熱交替刺激:
整體治療思路
此方結合「物理療法」與「藥物療法」:- 物理層面:透過溫度變化調節局部微循環,類似現代「冷熱敷交替」原理,改善充血與代謝。
- 藥理層面:二膽協同清熱解毒,針對「熱衝手指」之病機,直接化解熱毒瘀滯。
三、中醫理論延伸思考
「代指」病位在肢末,屬「絡脈」所主,熱毒易聚難散。此方外治巧用「急蘸出」、「冷水浸」等手法,暗合《黃帝內經》「熱者寒之,寒者熱之」的調節原則,亦體現「給邪出路」的治療思維,使膿毒不致內陷。而膽汁苦寒之性,正對應「熱毒為陽邪」之特性,符合中醫「以偏纠偏」的核心邏輯。
傳統服藥法
牛膽、豬膽。
上用熱湯急蘸之出,使滿七度,便以冷水浸之訖,又復如此3度,即塗牛膽,後便以豬膽籠代指上,用物纏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熱蘸湯, 出處:《聖惠》卷六十五。 組成:牛膽、豬膽。 主治:代指。五臟之氣註於十二經脈,熱衝於手指不還,其指先腫,焮焮熱痛,其色不黯,然後爪甲邊結膿,劇者爪甲脫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