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桑皮煎方劑中包含桑白皮,其原因主要有二:
一、桑白皮性寒,味甘,具有清肺止咳、利水消腫、涼血止血之功效。其清肺止咳作用能有效緩解咳嗽、氣喘等症狀,而利水消腫功效則可治療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二、桑白皮與方劑中其他藥材配合使用,可發揮協同作用,增強療效。例如,桑白皮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搭配,可更有效地治療肺熱咳嗽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桑皮煎方劑分析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主治「鼻不聞香臭」,即嗅覺功能障礙,古代稱「鼻鼽」「鼻窒」等。桑白皮性寒味甘,歸肺經,傳統認為其能瀉肺火、利水氣、通調水道。肺開竅於鼻,若肺氣壅滯、肺熱上熏鼻竅,可致鼻塞、嗅覺減退。此方單用桑白皮炒製後水煎服用,意在清瀉肺中鬱熱,宣通鼻竅。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單方用藥特色:
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,炒製後緩其寒性,專入肺經。《本草綱目》載其能「瀉肺,降氣,散血」,而肺氣降則鼻竅通。現代藥理研究亦顯示,桑白皮含桑皮酮等成分,具抗炎、抑制過敏反應作用,或可緩解鼻黏膜腫脹,改善通氣。肺鼻相關理論:
中醫認為「肺氣通於鼻」,肺熱壅盛時,津液輸布失常,鼻竅失養而功能受阻。桑白皮通過清瀉肺熱,間接使鼻竅得通。此方簡潔,針對病機明確,適合肺熱實證(可能伴咳嗽、黃痰、鼻乾等症)所致的嗅覺障礙。配伍禁忌思維:
要求忌食「椒辛魚腥」,因辛辣(如花椒)助熱生火,魚腥(如海鮮)可能引發風熱或過敏,皆不利於肺熱清除,反易加重鼻塞。此禁忌強調整體調護,避免外因干擾藥效。
三、推衍可能功效延伸
除主治鼻疾外,桑白皮本有止咳平喘、利水消腫之效,故推測此方或對以下情況有輔助作用:
- 肺熱型咳嗽(痰黃黏稠)
- 鼻黏膜充血腫脹伴分泌物黏稠者
- 輕度水腫兼見肺熱證候者
總結:此方以「清肺通竅」為核心,透過單味桑白皮的藥性直達病所,體現中醫「治病求本」與「肺鼻同治」的思路,適用於肺熱上攻鼻竅之實證。
傳統服藥法
桑白皮(炒)8錢。
上水煎,早、晚溫服。
忌椒辛魚腥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同名稱方劑
桑皮煎, 出處:《仙拈集》卷二。 組成:桑白皮(炒)8錢。 主治:鼻不聞香臭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