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蒡根湯

NIU BANG GEN TANG | 更多圖表

熱性指數

12

寒性指數

13

熱/寒比例

中性 (0.92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肺經 33%
肝經 22%
腎經 11%
心經 11%
脾經 11%
膀胱經 11%
肺經
肝經
腎經
心經
脾經
膀胱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牛蒡根湯以牛蒡根為主要藥材,這主要基於牛蒡根的藥用特性。

首先,牛蒡根性涼味甘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、利尿通便的功效。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,如菊糖、蛋白質、維生素等,可增強免疫力,促進代謝,有助於改善人體健康。

其次,牛蒡根對多種疾病具有治療作用,例如咽喉腫痛、疔瘡腫毒、風濕痺痛、水腫等。將其製成湯劑,可有效緩解症狀,達到治療效果。

因此,牛蒡根作為牛蒡根湯的主要藥材,是基於其藥用特性和治療功效,使其成為傳統中醫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牛蒡根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,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或肺熱咳嗽等症狀。方中包含麻黃,其為一味性溫、味辛的草藥,善於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。在牛蒡根湯中加入麻黃,主要是利用其強大的解表作用,幫助患者發散體內的風邪和寒氣,同時促進肺部氣機的暢通,達到止咳平喘之效。牛蒡根本身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的功效,與麻黃相配,一則清熱,一則散寒,兩者結合能更全面地對抗外來病邪,尤其適用於風熱感冒初期,症見喉嚨痛、頭痛、身熱、咳嗽等。因此,麻黃在牛蒡根湯中的應用,體現了中醫方劑學中「寒熱並調」、「表裡兼治」的原則,使該方成為治療風熱感冒及肺熱咳嗽的良方。

牛蒡根湯中加入川牛膝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一、協同作用:牛蒡根擅長清熱解毒、疏風散熱,但其清熱之力較偏於表,而川牛膝則擅長清熱利濕、活血通絡,並能將熱邪引導至下焦,與牛蒡根相輔相成,使清熱之力更強,並能更有效地祛除體內濕熱。

二、引導藥力:川牛膝性味甘苦寒,入肝腎經,具有引經藥的特性,能引導牛蒡根的藥力向下,使其更好地發揮清熱利濕、活血通絡的功效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牛蒡根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,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、咽喉腫痛、咳嗽等症狀。其組成成分多樣,其中包含天南星這一味藥材。天南星性溫味苦辛,歸肺、肝、脾經,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其能「除痰下氣,利胸膈」,對於祛風化痰、散結止痛有獨到之效。在牛蒡根湯中加入天南星,主要是利用其強大的化痰散結功能,配合其他藥物如牛蒡子清熱解毒、薄荷疏風清熱,共同達到清熱解表、宣肺止咳的效果。尤其在治療因外感風熱導致的咳嗽、喉嚨痛時,天南星能有效清除痰涎,緩解病徵,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。

主治功效


牛蒡根湯主治功效分析

綜述

牛蒡根湯,本方出自《幼幼集成》等古籍,其主治功效在於治療發汗不透,餘毒滯留心包絡所致的病症。此病症常見於發汗後,由於汗出不暢或護理不當,導致邪氣深入,擾亂心包絡,進而引起一系列複雜症狀,如癒後昏沉、手足搐搦、或寒或熱等。

治療原理

本方由牛蒡根、麻黃、川牛膝、天南星四味藥組成,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清熱解毒,消散餘邪:牛蒡根性味苦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的功效。它能清除發汗後殘留在體內的餘毒,特別是針對心包絡的熱邪,能夠起到解毒散結的作用。

  2. 發汗解表,疏通經絡:麻黃辛溫,具有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的作用。在發汗不暢的情況下,麻黃能夠助汗液排出,將滯留在經絡中的邪氣通過汗液排出體外,達到解表散邪的效果。

  3. 活血通經,引血下行:川牛膝味苦酸,能活血通經、引血下行、強筋健骨。在此方中,川牛膝不僅能活血化瘀,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筋脈拘急,更重要的是引導邪熱下行,避免熱邪上擾心包。

  4. 燥濕化痰,祛風止痙:天南星性味辛溫,具有燥濕化痰、祛風止痙、散結消癥之功效。對於因痰濕內阻、經絡不暢導致的痙攣抽搐,天南星能起到祛風化痰、止痙的作用,使經絡暢通,筋脈得以舒緩。

綜合而言,牛蒡根湯通過解毒、發汗、活血、化痰等多重作用,標本兼治,既能清除體內餘毒,又能疏通經絡,使氣血運行正常,從而緩解或治癒因發汗不透、餘毒侵擾心包絡所致的各種症狀。

病機分析與症狀表現

《醫學入門》及《醫宗必讀》等醫籍對此病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。發汗不暢,餘邪滯留,可導致:

  • 癒後昏沉:邪熱擾亂心神,導致神志不清,精神萎靡。
  • 手足搐搦:餘熱深入經絡,影響筋脈運行,導致四肢肌肉不自主地抽搐、痙攣。
  • 或寒或熱:邪氣在體內遊走,影響陰陽平衡,可表現為發熱或惡寒交替出現。

此外,《醫學入門》亦提及因發汗不當、汗出時蓋覆不周,以致風邪乘虛而入經絡,導致筋脈拘急、手足攣搐。李中梓在《醫宗必讀》中亦指出,汗出不均,汗出時蓋覆不周導致腰背手足搐搦等。

結論

牛蒡根湯以牛蒡根為君藥,配以麻黃、川牛膝、天南星,共奏清熱解毒,發汗解表,活血通經,化痰止痙之效,針對發汗不透、餘毒侵擾心包絡所致的癒後昏沉、手足搐搦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。其治療原理在於祛除體內餘邪,疏通經絡,恢復氣血運行,達到陰陽平衡。此方是中醫治療發汗後遺症的經典方劑,體現了中醫對於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的深刻理解。

傳統服藥法


牛蒡根6錢,淨麻黃6錢,川牛膝6錢,制南星6錢。
上為末。
每服5分,好酒調下,日3次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本方具有發汗解表、祛風除濕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適合於發汗不透,餘毒在心包絡,令癒後昏沉,甚至手足搐搦,或寒或熱等症狀。但本方性味偏溫,有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因此孕婦、體虛者、陰虛火旺者慎用。

相同名稱方劑


牛蒡根湯, 出處:《幼幼集成》卷二。 組成:牛蒡根6錢,淨麻黃6錢,川牛膝6錢,制南星6錢。 主治:發汗不透,餘毒在心包絡,令癒後昏沉,甚至手足搐搦,或寒或熱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