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漏蘆散以「漏蘆」為名,自然以漏蘆為其主要組成藥物。此乃因漏蘆性寒、味苦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之功效,其藥性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契合。
漏蘆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癰腫瘡瘍、乳癰、喉痺等症。漏蘆的清熱解毒功效,可直接針對病竈,消散熱毒,並能促進膿液排出,加速傷口癒合。因此,漏蘆是漏蘆散中最關鍵的藥材,其名稱也直接反映了方劑的主要功效和組成。
漏蘆散中包含蛇蛻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祛風止痙: 蛇蛻性味甘平,入肝經,具有祛風止痙、通絡活血之功效。漏蘆散主治風熱痰火鬱結所致的喉痺、失音等症,而蛇蛻能清熱解毒,散風止痙,輔助漏蘆等藥物消痰散結,達到治療目的。
- 化瘀通絡: 蛇蛻富含膠原蛋白,能促進組織修復,並有助於活血化瘀,疏通經絡。對於喉痺患者,蛇蛻能改善因氣血瘀滯引起的咽喉腫痛、聲音嘶啞等症狀,進一步促進恢復。
總而言之,蛇蛻在漏蘆散中起到祛風止痙、化瘀通絡的作用,與其他藥物協同發揮療效,共同達到治療喉痺等症的功效。
漏蘆散中包含瓜蔞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熱解毒: 瓜蔞味甘淡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消腫之功效,可輔助漏蘆散清熱解毒,消散火毒,治療因熱毒壅盛而導致的各種疾病。
- 利水消腫: 瓜蔞亦具利水消腫功效,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,排除濕熱,並協助漏蘆散治療因濕熱內蘊而導致的腫脹、水腫等症狀。
因此,瓜蔞加入漏蘆散中,可增強其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漏蘆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
此方主治「乳婦氣脈壅塞,乳汁不行」,即產後乳汁分泌不暢,伴隨乳房脹痛,甚則經絡瘀滯化熱,蘊結成癰腫。其病機核心為氣滯、熱結、經絡壅塞,屬實證、熱證範疇。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漏蘆(君藥)
- 性味苦寒,歸胃經,為通乳要藥。
- 《神農本草經》載其「主皮膚熱,惡瘡疽痔,下乳汁」,既能清熱解毒,又可疏通乳絡,針對乳癰初起或乳汁瘀滯之熱結證。
石鐘乳(臣藥)
- 性甘溫,入肺、腎經,傳統用於「益氣、通百節、利九竅」(《本草綱目》)。
- 本方取其「通利」之性,輔助漏蘆開通壅滯,然其溫性被漏蘆、栝樓根之寒涼所制,避免助熱。
栝樓根(臣佐藥)
- 即天花粉,甘微寒,清熱生津、消腫排膿。
- 與漏蘆協同清熱解毒,針對乳癰之熱毒蘊結;其滋潤之性可緩解燥熱傷津,預防熱結耗陰。
蠐螬(佐使藥)
- 鹹微溫,有毒,功擅破血逐瘀、散結通絡。
- 《本經》言其「主惡血血瘀」,此處用其蟲類走竄之性,攻逐經絡凝滯之瘀血,化解乳脹硬痛。
綜合方義
全方以清熱通絡為主,兼顧破瘀散結。漏蘆、栝樓根清熱解毒,針對邪毒熱結;石鐘乳、蠐螬通利經脈、破滯消腫。四藥寒溫並用,以寒制溫,共奏「通乳散結、清熱消癰」之效,適用於乳汁瘀滯化熱或乳癰初起之實證。
傳統服藥法
漏蘆半兩,石鐘乳1兩,栝樓根1兩,蠐螬3合。
上為末。
每服方寸匕,食前糖水下,日3次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本方孕婦慎用。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漏蘆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三。 組成:漏蘆1兩。 主治:小兒無辜疳,肚脹,或時瀉痢,冷熱不調。
漏蘆散, 出處:《千金》卷二。 組成:漏蘆半兩,石鍾乳1兩,栝樓根1兩,蠐螬3合。 主治:婦人乳無汁。
漏蘆散, 出處:《聖惠》卷八十一。 組成:漏蘆2兩,木通1兩半(銼),土瓜根2兩,滑石1兩半。 主治:産後乳汁不下,心胸妨滿。
漏蘆散, 出處:《聖惠》卷八十一。 組成:漏蘆3分,栝樓根1兩,土瓜根1兩,木通2兩(銼),蠐螬5枚(微炒)。 主治:産後乳汁不下,心胸妨滿。
漏蘆散, 出處:《局方》卷九。 組成:漏蘆2兩半,蛇蛻10條(炙),瓜蔞10個(急火燒令焦存性)。 主治:乳婦氣脈壅塞,乳汁不行;及經絡凝滯,乳內脹痛,留蓄邪毒,或作癰腫。
漏蘆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六引《博濟》。 組成: 漏蘆散(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六引《博濟》。)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六引《博濟》。組成:漏蘆、地錦、蔓荊子各等分。主治:産後下奶。 。 主治:産後下奶。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