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牛黃桂枝丸方中加入牛黃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清熱解毒、豁痰開竅:牛黃具有清熱解毒、豁痰開竅之功,可清泄心火、化解痰熱,並能開通心竅,使神志清醒。此藥對於桂枝湯原方治療外感風寒、表虛自汗等症狀之外,更能兼顧痰熱內阻、神志不清等兼症,提高療效。
- 增強藥效:牛黃與桂枝湯中其他藥物如桂枝、白芍、炙甘草等相配伍,可增強藥效。牛黃的清熱解毒之功,可防止桂枝溫陽散寒過度而導致內熱,同時還能促進藥物吸收,提高藥效。
牛黃桂枝丸中包含桂枝,主要原因如下:
- 溫陽散寒,通經活絡: 桂枝性溫,味辛,入心、脾、膀胱經,具有溫陽散寒、通經活絡之效。對於寒邪客於心包,導致心悸、胸悶、肢體麻木等症狀,桂枝能溫陽散寒,通利心脈,改善心臟功能,達到舒緩症狀的目的。
- 調和營衛,促進血液循環: 桂枝能調和營衛,促進氣血運行,改善血液循環。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,導致血液循環不暢,引發肢體麻木、疼痛等症狀,桂枝能溫通經絡,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疼痛。
綜上,桂枝在牛黃桂枝丸中,發揮著溫陽散寒、通經活絡、調和營衛等功效,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,共同治療寒邪客於心包所致的心悸、胸悶、肢體麻木等症狀。
牛黃桂枝丸方劑中包含牡蠣,其作用主要為:
- 平肝潛陽,安神定志: 牡蠣味鹹寒,入肝經,具有平肝熄風、鎮靜安神之效。牛黃桂枝丸主治外感風寒,邪入陽明,熱病傷津,神昏譫妄等症。牡蠣可平抑肝陽,安神定志,協同其他藥物以清熱解毒,醒神開竅。
- 清熱解毒,滋陰潤燥: 牡蠣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,可與牛黃、桂枝等藥物共同清熱解毒,緩解熱病所致的煩躁不安、口渴咽乾等症狀。同時,牡蠣性滋潤,可滋陰潤燥,配合其他藥物滋補津液,改善因熱病傷津所致的口乾舌燥、便祕等症狀。
牛黃桂枝丸並非含有海藻的方劑。
牛黃桂枝丸主要由牛黃、桂枝、白芍、甘草、地黃、當歸、川芎、生地黃、熟地黃等藥材組成,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鎮靜安神。
海藻則是一種具有軟堅散結、消痰利水功效的海藻類藥材,通常用於治療甲狀腺腫大、癭瘤、瘰癧等疾病。
因此,牛黃桂枝丸與海藻的功效及適應症並不相同,兩者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方劑中。
牛黃桂枝丸方劑中包含葶藶子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宣肺降氣,化痰止咳: 葶藶子性寒,入肺經,具有宣肺降氣、化痰止咳之效。牛黃桂枝丸旨在治療外感風寒、肺氣鬱閉,而葶藶子的加入有助於疏通肺氣,宣散寒邪,並化解痰濁,以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。
- 利水消腫,通利水道: 葶藶子亦可利水消腫,通利水道,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痰飲停滯、水腫等症狀,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。
因此,葶藶子的加入,不僅有助於宣肺降氣、化痰止咳,更能利水消腫,通利水道,全面提升牛黃桂枝丸的治療效果。
主治功效
牛黃桂枝丸主治功效分析
根據《雜病廣要》及《外臺祕要》所載,牛黃桂枝丸主治水病。然而,單純以「水病」概括其功效範圍顯然不足,需深入分析其組成藥物及臨牀應用,方能理解其治療原理。
方劑組成分析:
牛黃桂枝丸的基本組成包含:牛黃、桂枝、牡蠣、海藻、葨藶子。 雖然不同文獻記載略有差異,如《雜病廣要》提及的版本中,部分文獻去除了昆布、海藻、牽牛子,並加入牡蠣,但核心藥物仍圍繞牛黃與桂枝,輔以其他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、平肝安神功效的藥物。
牛黃: 清熱解毒,鎮驚開竅,消炎止痛,為君藥,具有主導作用,能清泄熱邪,尤其針對因熱邪內阻而導致的水腫。其開竅作用,則有助於改善因水液停滯而引發的神志模糊等症狀。
桂枝: 發汗解表,調和營衛,溫通經脈,為臣藥,協助溫通經脈,調和營衛之氣,避免單純清熱導致陽氣受損。 在水病的治療中,桂枝能溫化水濕,促進水液代謝。
牡蠣: 平肝安神,制酸止痛,軟堅散結。 此藥的加入,更側重於安神定驚,緩解水病可能伴隨的心悸、失眠等症狀,並兼顧軟堅散結,促進體內水液的運行。
海藻、葨藶子: 兩者皆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、散結消癥的作用。在某些版本中,它們的作用是協助牛黃清熱利水,消散水腫。
治療原理分析:
綜上所述,牛黃桂枝丸並非單純針對水腫,而是針對因熱邪壅滯、營衛失調所導致的水病。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: 牛黃、海藻、葨藶子等藥物共同作用,清泄體內熱邪,消除水腫的根本原因。
調和營衛,溫通經脈: 桂枝溫通經脈,調和營衛,促進氣血運行,有利於水液的代謝和排出。
平肝安神,鎮驚開竅: 牡蠣、牛黃等藥物協同作用,平息肝陽,安神定驚,緩解水病伴隨的各種症狀。
《外臺祕要》中更進一步說明,根據患者的寒熱虛實,可加減黃芩、茯苓、厚朴、吊藤等藥物,以達到更加精準的治療效果。 這也說明,牛黃桂枝丸的應用並非一成不變,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。
總而言之,牛黃桂枝丸通過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、調和營衛、平肝安神等多方面作用,治療因熱邪壅滯、營衛失調所致的水病,而非單純的水腫。其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,靈活加減藥物,才能取得最佳療效。
傳統服藥法
牛黃6銖(研),桂枝12銖(一方6銖),牡蠣12銖(熬,研),椒目12銖(一方海藻24銖,不須椒目),葶藶子半升(熬。一方用1升)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飲服7丸,1日2次。小便利為度。
忌生蔥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本方有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但不宜長期服用,以免傷陰耗氣。
相同名稱方劑
牛黃桂枝丸, 出處:《外台》卷二十引《古今錄驗》。 組成:牛黃6铢(研),桂枝12铢(一方6铢),牡蠣12铢(熬,研),椒目12铢(一方海藻24铢,不須椒目),葶藶子半升(熬。一方用1升)。 主治:水病。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