脫齒散

脫齒散

TUO CHI SAN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脫齒散方中包含「人牙」,乍看令人驚奇,實則有著深厚的醫學理論依據:

1. 以毒攻毒,以牙治牙: 古代醫家認為,人牙具有固齒、生津之效,故以其入藥,可治療因火毒、虛火上炎導致的牙齒鬆動、脫落等症狀。此乃「以毒攻毒」之法,利用人牙的藥性,抵禦病邪,修復牙齒。

2. 同氣相求,以形補形: 中醫理論中,「以形補形」認為,以相似的物質來治療相似的疾病,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人牙作為牙齒的本質,入藥後能與患者的牙齒產生共鳴,強化牙齒的堅固性,促進牙齒再生。

因此,脫齒散中加入人牙,並非僅是迷信,而是基於古代醫學的深刻理解,透過巧妙的配伍,達到治療牙齒疾病的功效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脫齒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

一、傳統功效主治

此方專治「瘡疹不出,百藥不中者」,意指當瘡疹(如天花、麻疹等痘疹類疾病)因毒邪深伏,無法透發於表,且其他藥物均無效時,可藉此方迫邪外出。古代醫家認為,痘疹「伏而不出」乃毒氣內蘊、正氣壅滯所致,需以峻烈之品攻破毒結。

二、組成與藥理邏輯

  1. 主藥:人牙齒(煅灰)

    • 取其「同氣相求」之理:古人視牙齒為「腎之餘」,腎主骨生髓,而痘疹毒邪常伏於血分骨髓。以人齒煅灰,取其「從類相引」之性,深入血分,直達病所,誘導內伏之毒外透。
    • 煅製增效:煅後存性,使其質地鬆脆,更易溶解吸收;煅至通赤則增強其溫通破結之力,能「劫毒外出」,促使瘡疹透發。
  2. 用法配伍:薄荷酒調服

    • 薄荷:辛涼透表,助散風熱,協同牙灰開泄腠理,使毒邪從肌表透散。
    • 酒性辛熱:通行十二經絡,活血行氣,既能載藥上行外達,又可溫通血脈,破除毒邪壅滯。
  3. 作用原理

    • 此方屬「以毒攻毒」之法,藉人齒煅灰之峻烈,破血分毒結;輔以薄荷、酒之升散,形成「內破外透」之力,使深伏之毒從皮膚化為粟米狀瘡疹而解,此即「毒出為順」的治療思路。

三、可能的治療原理推論

  1. 劫毒透疹:人齒經高溫煅製後,可能生成鈣鹽等礦物質,結合其原有有機成分,或能刺激免疫反應,類似「發皰療法」,促使體內毒素定向宣泄。
  2. 物理性透發:煅灰質地輕揚,配合酒劑行散,或可改善微循環,輔助皮疹透發。

此方體現中醫「伏邪理論」與「就近透邪」的治法,然其機理特殊,今人當審慎考證。

傳統服藥法


人牙齒(脫落者)不拘多少。
上於瓷瓶內固濟,大火煅令通赤,候冷取出,為末。
每服半錢,用薄荷酒調下,良久脈平和,毒氣散,瘡如粟米。一方燒存性,熱水調服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關疾病


麻疹

相同名稱方劑


脫齒散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。 組成:人牙齒(脫落者)不拘多少。 主治:瘡疹不出,百藥不中者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