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佛手散

香佛手散

XIANG FO SHOU SAN | 更多圖表

出處典籍:《疑難息證簡方》卷二

熱性指數

25

寒性指數

0

熱/寒比例

極熱 (25.00)

複方歸經比例

心經 33%
肝經 33%
脾經 33%
心經
肝經
脾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香佛手散方中使用「人牙」,乃取其「收斂止血」之效。

人牙,即人骨,性寒、味甘鹹,入肝經。其含磷酸鈣等無機鹽,具有收斂止血、生肌止痛之效。

方中加入人牙,主要針對因跌打損傷或外傷出血所致的疼痛、腫脹、出血等症狀,起到收斂止血、消腫止痛的作用,配合其他藥材,達到整體療效。

香佛手散中加入麝香,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開竅醒神:麝香性辛溫,入心、脾、肺經,具有開竅醒神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香佛手散主要用於治療鼻塞、頭痛、失眠等症,麝香可有效改善患者嗅覺,解除鼻塞,並能振奮心脾,改善精神狀態。
  2. 引藥入絡:麝香氣味芳香,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,增強藥效。香佛手散中其他藥物如佛手、川芎等,主要作用於頭部經絡,麝香的加入可促進藥力直達病竈,提高療效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香佛手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
此方劑主要應用於兩類病症:

  1. 耳出血諸症:推測為外傷或熱毒上攻所致的耳竅出血,可能伴隨紅腫疼痛。方中煅人牙與麝香合用,能收斂止血、開竅通絡,局部吹入可直達病所。
  2. 痘瘡倒靨:指天花或痘疹病程中,毒陷不發、痘瘡塌陷內伏的危重症候。古人認為「煅人牙」能透發內伏之毒,結合麝香辛香走竄之力,可助痘毒外透,促使疹痘重新顯露。
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  1. 人牙(煅製)

    • 古代醫家認為人牙(經煅燒存性)具「通腎氣、發痘毒」之效。腎主骨,齒為骨之餘,煅後取其鹹寒之性,既能入腎經引毒外透,又因煅製後質地疏鬆,可吸附滲血。
    • 「存性」指煅燒時保留部分藥性,避免過度炭化,兼具收斂與通透之效。
  2. 麝香

    • 辛溫香竄,能通行十二經絡,開竅醒神。局部用於耳竅,可活血散結、引藥透達;內服則助人牙透發痘毒,破除氣血壅滯。
    • 與煅人牙相配,一者通竅,一者斂毒,共奏「通中寓斂」之效。

中醫理論推導

  • 耳出血:屬「血熱妄行」或「外傷絡損」,煅人牙收斂止血,麝香辛散防過度收澀,兼能散瘀通竅。
  • 痘瘡倒靥:核心病機為「毒陷血分」,方中煅人牙借其鹹寒質重之性引毒外達,麝香助氣血暢行,推動毒邪從肌表透發,符合「托毒外出」治法。

整體邏輯
此方體現中醫「異病同治」思想,兩症雖病位不同(耳竅、肌表),但均涉及「血分壅滯」或「毒邪內伏」。藥物配伍以「通斂並用」為特點,反映古人對煅製礦物藥與香藥聯用的獨到經驗。

傳統服藥法


人牙(煅過,存性,出火毒)少許,麝香少許(各研勻)。
上為末。
吹耳內。若痘瘡倒靨者服之即出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關疾病


相同名稱方劑


香佛手散, 出處:《疑難息證簡方》卷二。 組成:人牙(煅過,存性,出火毒)少許,麝香少許(各研勻)。 主治:耳出血諸症。及痘瘡倒靨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