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神散

助神散

ZHU SHEN SAN | 更多圖表

出處典籍: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組成:人牙3個(煅存性),蜈蚣頭30(煅存性)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25

寒性指數

0

熱/寒比例

極熱 (25.0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100%
肝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助神散方劑中包含人牙,主要是取其安神定志之效。

人牙,為人齒之陰乾品,味甘鹹,性平。中醫認爲,人牙具有鎮驚安神斂汗止盜汗之功效,可用於治療神志不安、失眠健忘、盜汗等症。

在助神散方劑中,人牙配合其他藥材,如遠志、茯苓、龍骨等,共同發揮滋補心脾、寧心安神的作用,達到治療心脾兩虛、神志不安、失眠多夢等症的效果。

助神散中加入蜈蚣,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:

一、通絡止痛:蜈蚣性溫,味辛,入肝經,具有通經活絡、祛風止痛的功效。助神散的組成中,往往包含其他具有鎮靜安神作用的藥材,而蜈蚣的通絡止痛功效可以促進藥物吸收,提高藥效,並緩解頭部、四肢的麻木、疼痛等症狀,進而達到改善睡眠的作用。

二、解毒消腫:蜈蚣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,可以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頭痛、頭暈、失眠等症狀。助神散中的蜈蚣,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,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,改善機體的微循環,從而促進睡眠。

需要強調的是,助神散屬於中藥方劑,其組成和功效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,使用前需諮詢專業醫師,避免盲目使用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助神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本方主治「痘瘡陷伏」,屬中醫痘科危急症候。「痘瘡陷伏」指痘疹發作過程中,毒邪內陷、氣血壅滯不暢,導致痘疹透發不暢或突然塌陷,色暗萎枯,多伴高熱神昏,屬痘毒內攻之險證。此類病症需急以升提透毒、活血通絡為治,防毒邪內陷傷損臟腑。
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析

  1. 人牙(煅存性)

    • 性味功用:人牙經煅製後,性味鹹溫,传统認為具「拔毒外出」之效。古籍《本草綱目》載其能「治痘瘡倒陷」,機制在於其鹹溫之性可直入血分,激發氣血外達,助痘毒透發。
    • 藥理邏輯:煅後存性保留礦物成分,可能通過刺激免疫反應或微循環,促使痘疹重新透發。
  2. 蜈蚣頭(煅存性)

    • 性味功用:蜈蚣頭辛溫有毒,善走竄通絡,煅後減毒性而存通散之力。《醫學入門》謂其「透毒散結」,尤適用於經絡壅滯之證。
    • 藥理邏輯:蜈蚣含組織胺樣物質及溶血蛋白,煅製後可能轉化為較溫和之活性成分,通過擴張微血管、改善局部血循,協助痘毒外透。

配伍原理

  • 相須為用:人牙與蜈蚣頭均煅製存性,一偏血分拔毒,一偏經絡通散,共奏「內托外透」之效。煅製法減毒性而存藥性,符合「急症緩攻」思路。
  • 佐使藥引
    • 蘆根汁:甘寒生津,清熱透表,防溫燥傷陰,兼助毒邪從氣分透發。
    • 粟根湯:粟根(或指粟米根)甘平和中,緩和藥性,健脾助運化。
    • 酒漿:酒性辛熱通行,助藥力速達血分,強化活血透毒之效。

全方治療機轉
以「煅藥存性」為核心,溫通血絡、拔毒外透為主,佐以甘寒生津之品調和藥性。針對痘毒內陷之氣血壅滯病機,透過激發氣血、改善局部微循環,迫使毒邪復出肌表。體現中醫「托毒外出」之急救思路,屬「以毒攻毒」配伍典範。

傳統服藥法


人牙3個(煅存性),蜈蚣頭30(煅存性)。
上為末。
用水邊蘆根取汁,粟根煎湯,加酒漿和勻1小酒盞,調前末服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關疾病


痤瘡麻疹

相同名稱方劑


助神散, 出處: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 組成:人牙3個(煅存性),蜈蚣頭30(煅存性)。 主治:痘瘡陷伏。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